一、流行特点
在疫苗接种完全发挥作用之前,该疾病继续在各地传播,尽管采取了有效的控制和根除措施,但仍然以季节性流行模式持续存在。干旱或寒冷季节的LSDV感染率下降,这与传播媒介的数量也有一定的关系。肯尼亚暴发该病与下雨及存在大量病媒(库蚊等)有关。通常暴雨发生在疾病之前,疾病在雨季结束时趋于消失。该病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与最初的(疫源性)爆发地点相距几百公里。病毒的长距离传播似乎是通过被感染动物的移动而发生的,但是明显的季节性模式表明,节肢动物传播最有可能导致该疾病的迅速和短距离传播,而牛的活动无疑在疾病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该疾病的一个特征是,在未接种疫苗的牛群中,每隔五或六年就会再次流行一次。高角羚和长颈鹿通过试验验证也可成功感染,野生动物广泛的血清学为本病的传播和防控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总而言之,感染会在牛群免疫水平低下的区域持续存在。
二、传播途径
LSD传播途径多样化,直接接触感染宿主产生的飞沫、气溶胶、精液及受污染的其他污染物,但是直接接触在传播中起着很小的作用,主要通过苍蝇、文字、虱子等以血液为食的节肢动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不受空气流动的影响下,大多数吸血昆虫最多可以飞行m,因此,风的方向和强度可能会通过使昆虫越长距离飞行而促进病毒的传播。此外,病毒在昆虫口中存活的持续时间未知。因此,节肢动物媒介的传播不太可能在长距离疾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以及发病动物及动物产品调运运输均可引起距离不等的传播。传播途径在痘病毒科内的不同属之间以及属内也有所不同。
三、经济意义
该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主要来自发病率。该病的发病率从低至5%到%差异很大。除特殊情况外,死亡率很少会超过5%。动物机体感染后发烧和全身不适会导致体重减轻和牛奶产量下降,在受影响的牛群中,牛奶产量可能下降50%或更多。继发感染后皮肤的不适导致机体进一步的虚弱,并发性化脓性乳腺炎加剧了牛奶产量的下降。肺部病变会增加,从而可能由于发烧引起孕早期的流产。由于皮损会影响皮肤的整个厚度,因此会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四、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应始终取自临床患病动物并提供可靠的疾病史。采集样品时应选择发病的高热动物,选择皮肤表层尚未破裂的结节进行活检,建议同时采集不同个体样品,在局部麻醉下去除皮肤结节并切成3毫米宽的切片。将样品冷藏保存以进行病毒分离和电子显微镜检查,并在10%福尔马林中运输以进行组织学检查。
五、临床诊断
多年来,由于兽医没有该疾病的经验,因此误诊和误报很常见。首先应当对疑似感染动物进行彻底的临床检查,并触诊整个皮肤表面,当无法观察到病变时,常会通过触诊触及到相应病变。皮肤出现病变之前动物会出现不适,厌食和发烧,最高体温达41℃;发生全身性淋巴结炎,在此阶段可能会出现腿部和胸部的水肿和偶尔的流产。感染48小时内出现了该病代表性皮肤肿块。它们的大小各不相同,直径通常在1到3厘米之间,深1到2厘米。从鼻子到尾巴,结节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任何地方。可能只有一个或两个肿块,也可能有数百个,分布是随机的,肿块之间很难保持一致性,影响皮肤的整个厚度。当握在食指和拇指之间时,它们会轻松移动。在口腔、鼻子、阴道和结膜的粘膜中也出现类似的病变,粘膜病变轮廓可能不规则,但通常呈圆形,带有一个“穿孔”的淡黄色坏死中心,类似于皮肤结节。鼻和眼脓性化脓很常见。几天之内,在病变表面周围出现一条环形的坏死黑线,产生了这种疾病非常典型的“坐輶瘤”现象。这条线是圆形的,出现在皮肤和粘膜病变中,预示着坏死组织中央出现栓塞,中央坏死栓最终脱落留下肉芽溃疡或痘疱,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可治愈。
销售公司胡国明陆剑峰编审黄静
END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中农威特生物医药基地基地效果图
本期责任策划:陈冠喆漆光生
二〇二〇年第51期(总第期)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