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大疱病 发布时间:2024/11/2 11:31:12 点击数: 次
「本文来源:大河报」□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魏浩通讯员封宁陈亚平在我们国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群约有1亿。不仅如此,很多慢阻肺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早期诊断率和干预低,导致疾病进展,部分患者肺功能下降,活动后呼吸困难,尤其是当合并肺气肿、肺大疱时,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呼吸苦难,使患者和家庭不堪承受疾病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如何找到更经济、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而在郑州医院(医院),由张华主任带领的呼吸病介入诊疗专家团队,为了解决临床难题和挑战,率先在省内开展内科胸腔镜下肺减容术,同时诊疗技术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巨型肺大疱患者被呼吸困扰,走路成为奢望“慢阻肺合并肺气肿、巨型肺大疱这组人群,需要反复多次住院,病人痛苦,家庭负担重,不少患者家庭因此返贫。”郑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主任张华,对众多呼吸疾病的治疗都信心满满,而慢阻肺合并巨型(多发)肺大疱患者,却让她忧心不已。张华说,很多患者早期不能坚持规范治疗,导致疾病持续进展,直至出现呼吸困难时,医院诊断出慢阻肺。就诊患者中,有的人走出20米都喘息不止,平时只能依靠轮椅出门,“生活质量非常差,患者在痛苦中煎熬。”针对这些病情,临床上先后出现了支气管封堵术,以及外科胸腔镜以及肺移植等治疗方法,但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仍旧不能够解决大部分患者的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更简便、更经济、更安全、更有效的办法,为出现了巨型肺大疱的患者进行肺减容手术,帮他们摆脱因病致残的困扰。”张华主任说。呼吸专家创新内科胸腔镜下肺减容术,破解难题医学技术创新,除了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临床医生的付出可能更直接,因为他们每天都面对着患者的痛苦,感觉责任更大。今年3月,医院呼吸病介入诊疗中心张华主任团队为呼吸衰竭的王先生,实施了河南首例内科胸腔镜“一镜加一针”巨型肺大疱减容术,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张华主任说,该技术是在内科胸腔镜下采用微创技术,消除或缩减巨型肺大疱容积以促进余肺的复张,改善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作用明显。”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刘先生,因为慢阻肺合并巨型肺大疱,导致II型呼吸衰竭,6分钟步行试验仅走出20米。医院建议下,刘先生的儿子带他来到医院。因为之前辗医院,第一次就诊时,老人的儿子对张华主任团队的技术仍有疑虑。第二次,老人儿子自己驱车到南阳,找到一名术后患者的家里,详细了解手术全过程。在反复参考和沟通之后,刘先生第三次来到郑州,决定做手术。6月8日,刘先生的手术顺利完成。“术前是坐着轮椅来的,术后第5天,医院餐厅吃饭了。”再次接受6分钟步行试验,刘先生一口气走出了米!多学科讨论保安全,慈善救助让更多贫困患者回归生活这么好的技术,医院没有开展呢?张华主任说,慢阻肺合并巨型肺大疱患者的病情一般都比较重,这对麻醉和手术医师来说都是极大挑战。而在医院,为了保障内科胸腔镜肺大疱减容手术安全,术前往往会组织多学科专家讨论风险,并制定完善的方案;术中,医生、护士、麻醉等多专业则密切合作,尽全力完成手术。作为全国首批优秀学科、河南省重点培育专科,医院成熟的呼吸介入团队不仅实施了河南省首例内科胸腔镜肺大疱减容手术,而且手术开展量也达到了30多例,不仅在省内领先,在国内也跃进前三。一项新技术的开展,不仅解决患者的病痛,同时能让更多家庭贫困的患者,也有机会通过相对安全、经济的微创技术,获得比较可靠的治疗受益。“病人术后肺功能改善了,活动耐力改善,胸闷、呼吸困难明显好转。”而生活质量的改善,让患者感觉像换了个人一样。据了解,因为反复住院和长期治疗的拖累,多数慢阻肺合并巨型肺大疱患者家庭经济困难。为此,医院“银杏相伴·健康同行”慈善救治基金,特意为这类患者开辟绿色申请渠道,给予手术患者一定的经济救助。不仅如此,针对省内病情危重的患者,该院还组织专业团队负责转运,并免去转运的费用。“希望更多肺大疱患者,能通过这项新技术的开展,重返正常生活!”张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