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一、单纯疱疹
·临床表现:(以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
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为最常见的由I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口腔病损,表现为一种较严重的口炎——急性疱疹性龈口炎,多见于6岁以下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儿童,临床分期:
⑴前驱期:潜伏期为4~7天,以后出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痛等急性症状,颌下
和颈上淋巴结肿大。患儿流涎,拒食。1~2天后,口腔黏膜广泛充血。
⑵水疱期:口腔黏膜任何部位皆可发生水疱,不久破溃,形成溃疡。
⑶糜烂期:破溃形成大面积糜烂,造成感染,形成假膜。
⑷愈合期:糜烂面逐渐缩小、愈合,整个病程约需7~10天。
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一般复发感染的部位在口唇或接近口唇处有两个特征:
⑴损害总是以起疱开始,常为多个成簇的疱,单个疱较少见。
⑵损害复发时,总是在原来发作过的位置,或邻近原发作过的位置。
·鉴别诊断:
1.口炎型口疮(疱疹性口疮)
急性疱疹性龈口炎
疱疹样口疮
好发年龄
婴幼儿
成人
发作情况
急性发作,全身反应重
反复发作,全身反应轻
病损特点
1.成簇水疱,破后成大片溃疡
2.损害遍及口腔黏膜
3.可伴皮肤损害
1.散在小溃疡,无发疱期
2.损害仅限于口腔的无角化黏膜
3.无皮肤损害
2.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沿三叉神经的分支排列成带状,但不超过中线。疼痛剧烈,不复发。(病毒、分布、疼痛、年龄、复发)
3.手足口病:口腔、手掌、足底出现散在的水疱、丘疹、斑疹。
4.疱疹性咽峡炎:病损只限于口腔后面,病程大约7天。
5.多行性红斑:口腔黏膜发生广泛糜烂,有皮肤损害,形成靶行红斑或虹膜状红斑。
二、带状疱疹
·临床表现:
1.夏秋季发病率较高,发病前有低热、乏力症状,将发疹部位有疼痛。
2.疱疹初起时颜面部皮肤呈不规则或椭圆形红斑,数小时后发生水疱,能合为大疱,重者可为血疱,继发感染则为脓疱。数日后成痂,遗留的色素沉着逐渐消退,损害不越过中线。
3.口腔黏膜的损害,疱疹密集,位于单侧。
4.病毒入侵膝状神经节,出现外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表现为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治疗:(病毒感染治疗:抗病毒、抗感染,支持治疗、提高免疫力,全身和局部同时用药)
1、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阿糖腺苷;干扰素),
2、免疫调节药物(转移因子;西米替丁;正常人免疫球蛋白),
3、神经营养药物、糖皮质激素、镇痛治疗
①早期使用短疗程小剂量泼尼松,并与抗菌药合用。有继发感染者使用抗生素。
②镇痛剂及Vb内服;Vb12肌注;卡马西平。
4、局部治疗(⑴黏膜治疗:硝酸银+碘酊+碘甘油⑵口周及皮肤:氧化锌+丁香油+碘仿。)
5、中医中药
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次重)
1.潜伏期为3~4天,多无前驱期症状,常有1~3天的持续低热,口腔和咽喉疼痛。
2.发疹多在第二天,呈离心分布,多见于手指,足趾背面及甲周。开始为玫瑰红色斑丘疹,1天后形成小水疱。
3.发生于口内时极易破溃形成溃疡面,上覆灰黄色假膜。
四、口腔念珠菌病
口腔念珠菌病按其主要病变部位分为:念珠菌口炎;念珠菌唇炎和口角炎;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临床表现:
1.念珠菌性口炎
⑴急性假膜型(雪口病,鹅口疮):以新生儿多见,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好发于唇、
颊、舌及软腭,损害区黏膜充血,有散在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帽针头大
小,不久即融合为白色丝绒状斑片。早期充血明显,呈鲜红与雪白对比;陈旧
病损充血减退,白色斑片带淡黄色。附着不紧密,可擦掉。患儿烦躁啼哭。
⑵急性红斑型:又称萎缩型。粘膜上出现外形弥散的红斑,以舌粘膜多见,严重时
舌背粘膜呈鲜红色并有舌乳头萎缩,双颊、上腭及口角也可有红色斑块。
⑶慢性红斑型:义齿性口炎。损害部位经常在上颌义齿腭侧面接触腭、龈黏膜,多
见于女性。粘膜亮红色水肿,或有黄白色的条索状或斑点状假膜,可查见念
珠菌菌丝和孢子。
⑷慢性增殖型:慢性肥厚型念珠菌口炎。可见于颊黏膜、舌背及腭部,常对称地位
于口角内侧三角区。表层假膜与上皮层附着紧密,不易脱落。恶变率高。
2.念珠菌性唇炎:多发于老年患者,好发于下唇,有糜烂型和颗粒型两种。
3.念珠菌口角炎:本病特征为双侧发病,口角区发生皲裂,有糜烂和渗出,好发于儿童、身体衰弱的病人和血液病患者。
4.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CMC):分为四种类型:家族早发型;弥漫型;多发性内分泌型;迟发型。
5.艾滋病相关性白色念珠菌病。
·治疗:(抗真菌治疗原则)
1.局部治疗:⑴2%~4%碳酸氢钠溶液
⑵制霉菌素
⑶氯已定
⑷西地碘又名华素片
⑸咪康唑又名达克宁
2.全身抗菌治疗: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
3.支持治疗:增强机体免疫力
4.手术治疗
五、口腔结核(口腔结核性溃疡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
1.结核初疮:多发于儿童,临床不多见。在入侵处出现一小结,并可发展成顽固性溃疡。
2.结核性溃疡: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见于舌部,溃疡边界清楚或呈线形,表现为浅表、微凹而平坦的溃疡,基底少许脓性渗出,可见暗红色桑葚样肉芽肿。边缘微隆,呈鼠啮状,向中央卷曲,形成潜掘状边缘。
3.寻常狼疮:常发生于无结核病灶且免疫功能较好的青少年或儿童。早期损害为一个或数个绿豆大的结节,以透明玻璃片压诊时,结节中央呈圆形苹果酱色,周围皮肤苍白色
六、球菌性溃疡
球菌性口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为主的球菌感染所引起,临床上以形成假膜为特征,又名膜性口炎。
临床表现:发生于任何部位,粘膜充血,局部糜烂或溃疡,表面形成灰黄色或黄褐色假膜,假膜较厚而微突出粘膜表面,致密而光滑。唾液增多,疼痛明显,有炎性口臭。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全身症状轻微。
想要更多资料怎么办?找学姐
成毅最耐心的学长
成毅最博学的学姐
成毅学姐
19考研的同学可申请
新浪微博号:考研学姐学长帮CYJY
研究生学长山坡羊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