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大疱病 >> 患病影响>> >> 豇豆锈病识别与防治

豇豆锈病识别与防治

文章来源:大疱病   发布时间:2021-3-11 6:26:58   点击数:
 白癜风如何控制不发展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18/5769594.html

输入:玉米,水稻,花生,豆角,番茄,西瓜,葡萄,草莓,黄瓜等关键词,会自动回复相关知识!其他资料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网络共享时代,好东西不能独享,请收藏转发!)

豇豆锈病是豆类蔬菜上常见的病害,夏秋多雨季节常引起危害,病害流行时可使全田植株枯黄,中下部叶片大量脱落,对产量和品质都可造成很大损失。严重时可减产量50%左右。

一、发病症状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生严重时也可为害叶柄、茎和豆荚。染病叶片先出现许多分散的褪绿小斑,后稍微隆起呈黄褐色疱斑,这是病害的前期即夏孢子堆阶段,疱斑表皮破裂散出锈褐色粉末,即病菌的夏孢子。一张叶片上的夏孢子堆常多得难于计数,致使叶片早枯脱落。夏孢子堆成熟后或在生长晚期,会在夏孢子堆原处或近处长出黑褐色的冬孢子堆,上面生出深褐色的冬孢子。叶柄或茎部染病,生褐色长条状疱斑,这是夏孢子堆,后转变为黑褐色的冬孢子堆。豆荚染病与叶片症状相似,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的疱斑稍大些,病荚所结籽粒干瘪。二、病原物引起豆类锈病的病原菌有好几种: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vignaeBarclay)引起豇豆的锈病;疣顶单胞锈菌引起菜豆锈病。它们都属于担子菌的真菌。在豆类锈病的生活史中可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都在同一寄主上完成(豇豆锈菌有转主寄生现象)。但最常见的是夏孢子和冬孢子阶段。豇豆单胞锈菌的夏孢子单细胞,短椭圆形或卵形,淡黄色,表面有细刺,大小为20~32×18~25微米,有芽孔2个。冬孢子单细胞,圆形或短椭圆形,黄褐色,顶部有一半透明的乳头状突起,大小为27~36×20~28微米(图2)。豆类锈菌是活物营养的寄生菌,若被寄生部位的寄主细胞死亡,锈菌的营养菌丝也随即死亡。三、发病规律在北方寒冷地区,病菌以冬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在具有水滴和散射光的条件下,冬孢子萌发产生菌丝体,借气流传播产生芽管侵入豇豆叶片,成为初侵染源。然后在受害部位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成熟后,借气流传播到豇豆健叶等部位,萌发后,产生芽管侵入为害,产生夏孢子堆。在南方温暖地区,夏孢子也能越冬。在主要生长期间,锈病菌主要以夏孢子重复侵染为害,夏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气孔侵入,形成夏孢子堆后,又散出夏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在豇豆生长的后期或环境条件不适宜时,在受害部位产生黑色冬孢子堆以及冬袍子。豇豆锈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寄主表皮上的水滴,是锈病菌萌发和侵入的必要条件。病菌喜温暖高湿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23~27℃,相对湿度95%以上。豇豆感病生育期在开花结荚到采收中后期。高温、多雨、潮湿的天气,尤其是早晚露重雾大有利于锈病的流行。种植地土质粘重,低洼和排水不良或种植过密、通风不良,以及过多施用氮肥,都利于诱发锈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四、防治方法防治豇豆锈病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1、实行轮作,春秋茬豆地要隔离,采收后立即清洁田园,清除并销毁病残体,促使夏孢子死亡,减少菌源。2、因地制宜引种中早熟抗病品种,适当早播,使收获盛期避开雨季,可减轻发病。粤夏2号为高抗品种,桂林长豆角、铁线青豆角为较抗品种。3、采取一切可行措施降低田间湿度,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性。4、药剂防治:田间初显症即可选喷下列药剂:(1)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倍液。(2)20%粉锈宁乳油倍液。(3)40%多硫悬浮剂倍液。(4)10%世高水分散性颗粒剂-倍液(瑞士诺华制药公司新产品)。前两种药隔15天喷一次,后两种药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4次。也可在发病初期选用50%萎锈灵乳油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药1次,防治2~3次。

,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倍液、50%萎锈灵乳油倍液、25%丙环唑乳油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l~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g倍液、40%氟硅唑乳油0倍液、25%丙环唑乳油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l倍液+l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倍液等药剂,间隔7~l0天1次,连喷2~3次,均匀喷雾。

■文章来自网络,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请读者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obao88.com/hbyx/91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