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逐渐转热,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在此,家长及幼儿园应做好预防各项防范措施,接下来让我们对这两种幼儿传染病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什么是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秋季,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注意隔离: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怎么护理:
如何预防?
帮助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水,注意加强日常锻炼,居室勤通风、被褥常晾晒、玩具多消毒,公共场合尽量少去
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家长要做好预防工作,如果发现孩子发烧不退的同时口腔里起水疱,医院进行治疗。同时,督促孩子加强锻炼,保持充足休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
什么是手足口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口腔和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极易在托幼机构、小学等集体单位传播。哪些病原体会引起手足口病?至少20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柯萨奇病毒A6型(CA6)、柯萨奇病毒A10型(CA10)最为常见,其中重症和死亡多数由EV71感染所得了手足口病后会怎样?手、足和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口腔内出现疱疹。绝大部分病例症状轻微,少数病例会发展成重症,极个别甚至死亡。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01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等,再经口感染。02通过咳嗽、喷嚏等感染。
03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感染。
高峰季节如何预防?十八字口诀:“打疫苗莫轻视,勤洗手多通风,吃熟食勤锻炼。”
●疫苗打起来
1、虽然说市面上手足口疫苗主要是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防控由EV71病毒引起的儿童手足口病,但是,接种疫苗依旧能够起到减少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发生的概率。
2、目前引起手足口重症的病毒主要是EV-A71型,EV-A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预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家长一定不要忘了给孩子打疫苗。
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最好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小手洗干净
1、家长要督促孩子勤洗手,特别是外出玩耍回家后,应先洗手再进食。
2、家长在接触宝宝或替宝宝换尿片、洗屁屁的前后也要注意洗手。
●少凑热闹多通风
1、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洗衣勤晒被。
2、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到公共场所逗留,如游乐场、电影院、商场等。
3、观察身边有无患病儿童,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减少被感染机会。
●加强营养勤锻炼
1、平时多多锻炼,保护好孩子抵抗力可以大大降低被感染的风险。
2、注意孩子的营养和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引起孩子机体抵抗力下降。
●早期发现是关键
1、流行期间家长每天晨起或晚归时检查孩子的手心脚心、肛门周围处皮肤有无红疹,口腔有无疱疹,注意孩子的体温、精神状态的变化。
2、成人也会感染病毒,一般不会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外出归来和照护孩子时也要注意手的卫生,避免携带病毒传染给孩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