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胰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及超声影像特

文章来源:大疱病   发布时间:2021-12-6 13:54:11   点击数:
 北京的最好荨麻疹医院 http://m.39.net/pf/a_9159711.html

作者:谭莉1吕珂1仲光熙1张璟1张青1肖梦甦1桂阳1周桂丽1,2姜玉新1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1北京协医院超声医学科1 深医院超声科2

关键词超声检查; 胰腺肿瘤; 癌,腺泡细胞

胰腺腺泡细胞癌(pancreaticacinarcellcarcinoma,PACC)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外分泌肿瘤,仅占胰腺癌的1%~2%[1-3],临床诊断困难,甚至穿刺病理诊断也常与神经内分泌肿瘤难以鉴别。目前,国内外影像学方面的文献报道较少,主要集中于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超声较罕见。本文回顾性总结13例经病理证实为PACC的超声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该病的临床及超声特征,为临床提供诊断信息并指导治疗。

资料与方法一、对象

一、对象

收集年1月至年12医院就诊的经病理证实为PACC的住院患者15例,其中,有超声检查资料者13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53.9±12.4)岁。临床症状包括腹痛5例,恶心1例,胸闷1例,消瘦1例,体检发现腹部肿物5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仪器与方法

1.仪器:常规超声检查采用荷兰PhilipsiU22、PhilipsHDI及美国GELogiq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5.0MHz。超声造影检查采用荷兰Philips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2.0~5.0MHz。超声造影剂采用意大利Bracco公司SonoVue,2.4ml肘静脉快速团注。

2.胰腺常规超声检查方法:患者空腹,仰卧位,清晰显示胰头、胰体及胰尾,观察胰腺回声、大小,胰管有无扩张,有无病灶,病灶部位、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彩色血流分布,与周围血管及器官的关系;观察有无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观察肝脏有无可疑转移灶。对于腹腔气体较多者,可嘱患者饮水后检查,必要时采用坐位或半坐位。对于胰尾区位置较深的病灶,可右侧卧位进行扫查。

3.超声造影检查方法:在常规超声检查的基础上,清晰显示病灶,选择最大切面,转换为造影模式,机械指数调为0.06,注射造影剂同时开启计时器行超声造影检查,连续实时观察病灶4min。参照肝脏造影的时相划分,注入造影剂后30s为动脉期,30s后为静脉期。超声造影动态图像存储于仪器硬盘中。

结果

一、临床特点

13例PACC患者均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检查,CA19-9浓度升高2例,甲胎蛋白浓度升高2例,CA浓度升高2例,CA浓度升高2例,CEA浓度升高1例,CA浓度升高1例。胰酶血清学检查显示,淀粉酶浓度均未见升高,脂肪酶浓度升高1例。8例直接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为外院支气管镜下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切片经本院病理会诊证实;1例为本院超声内镜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2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病理证实;1例超声下穿刺不除外产生黏液的囊性肿瘤,手术后病理证实仍为该病。

二、常规超声表现

肿瘤发生于胰头者4例(30.8%),胰体1例(7.7%),胰尾6例(46.2%),胰腺体尾交界处1例(7.7%),累及全胰1例(7.7%)。除一例累及全胰外,其余肿瘤均为单发,最大径2.0~14.4cm,平均最大径(8.0±3.0)cm。胰腺弥漫性肿大者1例,肿瘤呈囊实性回声4例(30.8%),肿瘤呈实性回声8例(61.5%),其中,回声不均者6例。肿瘤边界清晰者6例(60%),欠清及不清晰者4例(40%)。肿瘤外凸5例(38.5%),其中,4例超声检查时未发现肿瘤与胰腺关系,仅描述了部位。胰管扩张者3例(23.1%),其中2例同时伴有肝内外胆管扩张,2例位于胰头部,1例位于体尾部。2例(15.4%)内部探及少许点状、短条状血流,1例(7.7%)探及丰富血流(图1、2)。

图1,2 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常规超声声像图表现。

图1二维声像图示:胰腺体部见8.4cm×4.1cm欠均质低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光滑,内见部分不规则无回声区;

图2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示:病灶内可见丰富动脉血流信号,其后方脾静脉受压变窄,血管壁光滑,未见明显受侵

三、超声造影检查

仅2例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一:动脉期等增强,部分区域无增强,静脉相缓慢廓清,呈稍低增强;其二:动脉期快速高增强,静脉期快速退出,呈低增强(图3~5)。

图3~5 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超声造影表现。

图3示动脉期(20s)可见病灶实性区域内丰富而粗大的肿瘤血管,弥漫增强,

病灶与周边组织分界清晰;

图4示静脉期(71s)病灶实性部分持续增强,囊性区域始终未见增强;

图5示静脉期(s)病灶实性部分缓慢廓清,呈低增强

四、其他脏器及周围血管的超声表现

发生肝转移者4例(30.8%),其中2例同时伴肾上腺转移。发生胰周或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者3例(23.1%)。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门静脉受侵犯或管腔内形成瘤栓者4例(30.8%),另有4例表现为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受压或脾动脉被包绕(30.8%)。

讨论

一、PACC的临床特点

PACC是来源于腺泡的恶性肿瘤,虽然胰腺中约82%的组织由腺泡细胞构成,仅4%的组织由导管上皮构成[1],但该病的发病率远低于导管腺癌[2-3]。与导管腺癌的发病高峰年龄在60~70岁间相比,该病平均发病年龄相对年轻,在50岁左右[3],男女之比为2:1[4-5]。

临床症状通常非特异性,有腹痛、恶心、腹泻、体重减轻等,胆管梗阻及黄疸少见。10%~15%的患者可并发胰源性脂膜炎,而出现皮下脂肪坏死结节及多关节病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4-6]。

本组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3.9±12.4)岁,最小年龄30岁,男女比例为9:4。其中,5例为体检发现腹腔肿物,其余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恶心、消瘦等,均缺乏特异性。虽然有2例患者超声检查发现肝内外胆管扩张,但就诊时均无黄疸的主诉。本研究中1例脂肪酶浓度升高,但未出现相关症状,与文献报道一致[4-6]。目前,研究尚未发现PACC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即使肿瘤较大或已发生肝转移,CA浓度升高亦不明显,认为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该病的诊断价值不大[7-8]。本研究中,肿瘤标志物升高主要发生于5例患者,且呈分散分布,因而本研究亦未发现本病与上述肿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

二、PACC的超声特点

1.发生部位:PACC可发生于胰腺各个部位,发生于导管内较罕见,累及全胰腺更为少见。本研究大部分肿瘤发生于体尾部(61.5%),但文献报道好发部位结果各异[9-10]。因此,有待于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此外,本研究有一例累及全胰,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迄今为止,累及全胰腺的导管内腺泡细胞癌文献报道仅有6例[11-12]。其病理基础为腺泡细胞癌以胰腺导管内生长为主,这是一种少见的生长方式。肿瘤主体位于导管内,并沿胰管蔓延到周围的分支胰管及远处的小胰管内,浸润导管壁,侵犯周围胰腺组织。

2.肿瘤大小:与常见的导管腺癌相比,PACC侵袭性较低,以膨胀性生长为主,无明显“嗜神经生长”与“围管性浸润”的特点,故腹痛、黄疸发生率较低,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带瘤生存时间较长。各研究中肿瘤平均直径普遍较大,7.6~10.0cm不等[13-14],明显大于导管腺癌的3~4cm,其中>10cm者不少见[1,15]。本研究结果与文献一致,肿瘤平均最大径8.0cm,最大瘤体14.4cm,唯一<5cm者为常规体检偶然发现。

3.内部回声:PACC质地较软,由于体积较大,肿瘤内部坏死及囊性变较多见,CT表现多为实性为主的囊实性肿物,常可见无强化坏死区,坏死区域的大小与肿瘤血供丰富程度相关[16-17]。而本研究中仅4例超声明确诊断为囊实性肿物,可能是坏死区同时伴有出血而表现为低回声,故未能明确为囊性区域,仅显示为“回声不均”。此外,有研究报道[10,13-14]约30%的PACC瘤体内会出现钙化,并将其作为与导管腺癌的鉴别点之一,但本研究未发现此征象。

4.肿瘤边界:本研究中60%肿瘤边界清晰,这一超声表现明显不同于导管腺癌。部分影像学研究也显示出相同的特征[18],该征象与肿瘤膨胀性缓慢生长的生物学行为相符,是邻近组织受压及反应性纤维组织增生所致。此外,本研究还发现,部分患者(5例)肿瘤明显外凸,其中4例甚至完全位于胰腺轮廓外,这一比例远高于导管腺癌的报道。陈辉等[19]的研究也显示大部分肿瘤(6/9)呈外生性生长。

5.对胰胆管的影响:由于PACC肿瘤具有向外生长的特点,较少沿胰管浸润,对胰管的影响主要是外压性,故胰胆管扩张少见。年Hashimoto等[20]的研究中PACC引起主胰管扩张的患者占29.2%,明显低于导管腺癌的65.7%。本研究中3例胰管扩张,其中,2例肿瘤位于胰头,并同时伴有胆管扩张。这可能由于该部位空间较小,易影响至胰、胆管造成扩张。

6.其他:虽然PACC肿瘤有包膜,但侵袭性仍较高,50%的患者诊断时已有区域淋巴结,甚至肝转移。其预后介于导管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之间,5年生存率为5.9%,优于导管腺癌的4%[6,21]。本研究中,4例(30.8%)发生肝转移,其中2例同时伴肾上腺转移;3例(23.1%)发生胰周或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及门静脉受侵犯或形成瘤栓者4例。因此,提示还需对肝脏及邻近脏器、血管仔细扫查,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三、超声造影在胰腺腺泡细胞癌中的应用

近年来,超声造影的应用逐渐广泛,但对本病的报道少见。年Chantarojanasiri等[22]对5例PACC行超声内镜检查,发现大部分病灶(4/5)表现为渐进式增强,有别于导管腺癌的低增强。本研究中超声造影2例,动脉期表现为等增强或高增强,不同于导管腺癌常见的动脉期低增强。PACC的CT增强模式可分富血供[13,23]与乏血供2种,虽后者较为多见[4,16,22-23],但其强化仍比导管腺癌强[13,24],本研究结果与之相符,这可能与肿瘤间质富含血窦且纤维瘢痕增生较少有关。

四、鉴别诊断

PACC应与其他胰腺内体积较大的囊实性肿瘤进行鉴别:(1)导管腺癌:临床上多有上腹痛、黄疸症状,易侵犯胰、胆管并引起扩张,体积相对较小,边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内部血供少;(2)无功能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于富血供肿瘤,内部血流丰富,动脉期明显强化的特点有别于本病;(3)实性假乳头状瘤:好发于年轻女性,有包膜、边界清楚,一般不出现胰胆管扩张,发病年龄及性别有一定鉴别意义;(4)黏液性囊腺瘤:常见于中年女性,通常为大囊(>2cm)或多囊状结构,边界清,包膜较厚,可有分隔,易与本病鉴别。

综上所述,PACC较少见,好发于50岁左右的男性,临床症状出现较晚且缺乏特异性,超声多显示为体积较大、边界清、外凸、血供较导管腺癌略丰富的胰腺囊实性肿物,超声造影可进一步显示其血供特点,可与胰腺最常见的导管腺癌进行鉴别,为临床提供更多诊断信息。

参考文献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obao88.com/hbyx/942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