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术是目前应用率比较高的一种介入性手术方式,适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妇科疾病以及各种肿瘤,也能用于部分皮肤病的治疗,对皮肤造成的损伤较小。那么射频消融术可治疗哪些皮肤疾病?
治疗皮肤病射频消融术有妙招,尤其是这三类
1、血管瘤
血管瘤是先天性的皮肤疾病,是由于胚胎发育时期成血管细胞增生造成的,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对人体造成很大损伤。但也有部分血管瘤体积会增大,这种情况下可以应用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射频消融术利用射频针穿刺进入瘤体,发射出高频电波,这种电波会在瘤体内高速震荡,产生大量热量,促使肿瘤细胞坏死,进而达到消除血管瘤的目的。相对于传统的切除手术来说,射频消融术可以产生微创治疗的效果,能最大程度上保护皮肤功能,减少局部皮肤损伤,而且不容易留下疤痕。
2、脂肪瘤
脂肪瘤是因皮下脂肪堆积过多所致,大部分都是良性病变,如果瘤体增大,影响外在美观,则需要进行相应治疗,射频消融术是常用的治疗方式。射频消融手术可以发射出高能量,直接作用于脂肪组织,并将电能转化成热能,尽快消融脂肪细胞,还能对局部脂肪细胞组织产生凝固及抽吸作用,达到治疗脂肪瘤的目的。而且这种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皮肤表皮的损伤,避免治疗后留下疤痕。
3、皮肤癌早期
皮肤癌是发病率比较高的恶性肿瘤,早期病变较为局限,而且瘤体组织较小,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治疗时,要将射频针刺入肿瘤内部,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使肿瘤周围组织温度迅速升高,肿瘤细胞遭到破坏之后会逐渐死亡。为了使局部的癌细胞能被均匀破坏,应将射频针放置在合适的位置。
明确射频消融术的注意事项,提高皮肤病的治疗效果
射频消融术能起到较好的消融作用,对于各种皮肤疾病的治疗效果都比较好,手术时使用的一般都是针型消融电极,针型消融电极长度大约是在50毫米左右,而且针头极细,留下的创面很小。不过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根据医生的要求做好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的皮肤护理,这样才能增强疗效。术后还要多注意休息,病情没有完全恢复之前,不宜进行剧烈运动,也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