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广义的风湿病包括一百多种疾病,危害着我国2亿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我国风湿免疫学科建设起步较晚,迄今不过四十年,然而就在这短短几十年里,我国风湿免疫科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正在并将继续保护我国广大风湿病患者的健康。
我国风湿免疫学科发展回顾
风湿免疫病学在国际上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内科学却是一个年轻但朝气蓬勃的专业学科。在国家的支持下,我们几代风湿科医生及相关人士筚路蓝缕,将我国风湿病学科逐渐建设完善,我们的医生队伍在不断壮大,水平在不断提高。
年,我国第一个风湿科建立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CRA)成立
年,中国正式成为亚太地区抗风湿病联盟(APLAR)的成员国
年,CRA组织创办了《风湿病学杂志》
年,第九届APLAR大会在中国北京顺利召开
年,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成立
年,“一市一科一中心”计划启动
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医院风湿免疫科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基本标准(试行)》
今天,我国风湿病专科注册医生已超过名,风湿免疫专科从业者过万,风湿患者“缺医”的形势在一点点改善;每年,都有大量中国医生主导或参与的国内外基础、临床研究成果涌现,我国风湿病诊治及研究正在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并在部分领域与世界同步。
我国风湿免疫性疾病走入生物制剂纪元
类风湿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AS)、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白塞病、痛风、骨关节炎等疾病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风湿免疫性疾病。以RA和AS为例,这两种疾病都是以侵犯关节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果不能早期有效控制病情,疾病不断进展,将导致关节损害、变形,导致残疾。我国约有RA病例多万,AS病例万,如何实现延缓疾病进展,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牵动每位风湿科医生的心。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等药物为主,很多患者因此摆脱致残的悲惨命运。然而,仍有大量患者对上述药物的应答不佳,或是无法耐受药物的不良作用,迫切需要更新、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手段。
生物制剂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酸类药物。它们特异性地作用于异常免疫应答中的某个关键分子或环节,起到抗炎的作用。当前用于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生物制剂主要有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白介素抑制剂、针对B细胞和针对T细胞的单抗等。相对于传统DMARDs,生物制剂起效快、有效率高、耐受性好,为风湿病患者的治疗与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可谓近几十年来风湿病领域的最大进展之一。
20年前(年),首个生物制剂在国外上市。国内年开始将生物制剂用于风湿免疫病的治疗。年和年,我国首个上市的TNF-α拮抗剂——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获批治疗AS和RA的适应证,正式开启我国风湿免疫性疾病生物制剂的新纪元。
15年“益”路相伴,助力中国风湿疾病患者健康
上市15年,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已为超过45万中国风湿患者摆脱病困作出贡献。
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务院扶贫办指导下,三生制药协同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发起并执行“强直性脊柱炎健康扶贫工程”项目,并率先捐赠1.8亿元人民币,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健康扶贫工程”。旨在通过对患者筛查、治疗,全面掌握贫困强直患者状况,及时开展医疗救治;促进基层有关医疗机构专业科室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强直医疗水平。
生物制剂的价格高昂一度将患者“拒之门外”。为惠及更多风湿疾病患者,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进行空前力度的主动降价。自年10月15日起,25mg/支剂型药品的零售价由元降至元,降幅50.2%;12.5mg/支剂型药品的零售价由元降至元,降幅49.7%。益赛普?成为风湿病患者都用得起的经典生物制剂。风湿病患者“少药”的局面将得到显著的改善。
结语:
借助风湿科医生的妙手,益赛普?给广大风湿病患者带去了健康。与此同时,从第一个病例到第一篇论文、从第一场科室会到第一次院际交流、从第一个全国会到第一场国际会,在我国风湿免疫学科的一路攀高中,药物也是发光发热的一份子,与有荣焉。未来让我们“益”路相伴,风雨同行,益赛普?将陪伴风湿科医生与风湿病患者一路前行,全面助力“健康中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