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大疱病 >> 相关医院>> >> 辞典一行僧人

辞典一行僧人

文章来源:大疱病   发布时间:2021-9-19 15:10:06   点击数:
 白癜风可以治疗得好吗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辞典:一行(僧人)

中国古代有数的天文学家,也是密宗教理的组织者,密宗要典《大日经疏》的作者。原籍魏州昌乐县(依《旧唐书》卷一九一之说,当今河南省南乐县境,《宋高僧传》作钜鹿),本姓张,名遂,是唐初功臣张公谨的后裔。天资聪敏,过目不忘。二十岁左右,已博览经史,精于历象阴阳五行之学。一次,他几天之内写成《大衍玄图》及《义诀》各一卷,阐释扬雄的《太玄经》,得到名藏书家尹崇的奖誉而声名大震。当时武三思独揽朝政,猜忌正士,出于某种意图,想与一行结交。一行鄙薄他的行为,隐而不见,适遇普寂禅师在嵩山弘扬禅要,参听之后,深受感动,就礼普寂为师,落发出家,时年约二十四、五岁。

出家之后,得到普寂许可,四出参访,《高僧传》说他不远千里到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从一位隐名的大德学习算术,内外学的造诣因而更深,名声也更大了。唐睿宗即位(,一行二十八岁)之后,曾派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聘,一行称疾坚辞,却徒步走到湖北当阳去从悟真律师学习毗尼。

开元五年(),唐玄宗命一行的族叔礼部郎中亲自去湖北请他入朝,协助善无畏翻译《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即《大日经》)。

唐玄宗请一行进京,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要整理历法,从新旧《唐书》〈律历志〉的记载看来,一行开始草拟《大衍历》是在开元九年(),到开元十五年()完成,共经过六、七年的时间。在这六、七年中,他的工作非常紧张。在历法方面,他要做许多准备工作,如《新唐书》〈艺文志〉所载的《历议》十卷、《历立成》十二卷、《历草》二十四卷、《七政长历》三卷等书,都是为草拟《大衍历》所提出的重要文献。此外,他还要收集实测的资料,如《旧唐书》〈天文志〉云︰‘玄宗开元九年,太史频奏日蚀不效,诏沙门一行改造新历。一行奏云︰今欲创历立元,须知黄道进退,请太史令测候星度。’这是从天象方面去找立论的客观根据,因此他又必须制造天文仪器以供测候之用。

《新唐书》(天文志〉记载︰开元十一年(),一行和率府兵曹参军梁令瓒,用铜铁铸成可以测量星宿运动和考察月球运行规律的黄道游仪。测候结果,证实了恒星的位置有移动,画成三十六张图,深得唐玄宗的嘉许,亲为黄道游仪制铭。接着,一行又受诏和梁令瓒等制造浑天仪。浑天仪又称浑仪,是中国古代研究天文的重要仪器,创始于西汉武帝时的洛下闳。东汉安帝元初四年(),张衡就改用漏水来转动;后来又屡有修改,经过一行和梁令瓒的改制,才比较完备。《旧唐书》(天文志〉载:

‘铸铜为圆天之象,上具列宿赤道及周天度数。注水激轮,令其自转,一日一夜,天转一周。又别置二轮络在天外,缀以日月,令得运行。每天西转一匝,日东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凡二十九转有余而日月会,三百六十五转而日行匝。仍置木柜以为地平,令仪半在地下,晦明朔望,迟速有准。又立二木人于地平之上,前置钟鼓以候辰刻,每一刻自然击鼓,每辰则自然撞钟。皆于柜中各施轮轴,钩键交错,关锁相持。既与天道合同,当时共称其妙。铸成,命之曰水运浑天俯视图,置于武成殿前以示百僚。’

由此可以考见当时的创造精妙。

《新唐书》<天文志>又载︰‘中晷之法︰初(李)淳风造历,定二十四气中晷,与祖冲之短长颇异,然未知其孰是。及一行作《大衍历》,诏太史(按即太史监南宫说、太史官大相元太等)测天下之晷,求其土中,以为定数。’这就是用圭表测量日影于同一时间在各地投影的差数(即所谓‘影差’),以计算太阳距离赤道南北远近的方法。如太阳走到最北而位置最高的时候,圭影最短,就是夏至节;太阳走到最南而位置最低的时候,圭影最长,就是冬至节。依此可以区分二十四节气和测定时刻。一行根据当时实测的结果,计算出来大约五二六里(唐里小程每里为三百步,合四五四·三六三公尺)二七步,影差二寸有余,纠正了《周髀算经》‘王畿千里影差一寸’的说法。影差与北极的高度有关,而一地的北极高度即等于该地的纬度。所以一行‘大率三五一里八十步而极差一度’的议论(《新唐书》〈天文志〉),就是说明纬度一度的长度,亦即子午线一度的长度,比西元年回教王阿尔马蒙的实恻午线早九十年。《新唐书》〈髐悀憪酐〉载,一行根据许多资料作《复炬图》,南自丹穴,北至幽都,每极高移动一度,就注明它的差数,可用以确定日蚀的偏全和昼夜的长短。后来昭宗时代的边冈重订历法,认为一行此图非常精粹,是不可磨灭的作品。

《大衍历》的主要著作《经七章》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作《开元大衍历》一卷),大约是一行在开元十二年()开始写的。一行圆寂后,经过张说的编次,和《长历》三卷、《历议》十卷、《立成法》十二卷、《天竺九执历》一卷、《古今历书》二十四卷(或即《新唐书》〈鹥壑憪酐〉之《历草》二十四卷)、《略例奏章》一卷,合并为五十二卷,总称为《开元大衍历》。后来,太史令用灵台候簿核对,证明《大衍历》相合的十之七、八。所以《新唐书》〈鷑铷酐〉载︰‘自太初(汉武帝)至麟德(唐高宗),历有二十三家,与天虽近而未密也;至一行,密矣。其倚数立法,固无以易也;后世虽有改作者,皆依仿而已。’ 

一行关于《大衍历》的著作,可惜流传下来的已经不多;当时以及后代对于他的技术之巧、历算之精,非常景仰,因此别人的许多有关著作,也用一行的名字。查各书所载,用一行名的计有三十二种七十五卷,多数出于依托,因为大都佚失,现已无法详细楷定。至于《旧唐书》〈一行传〉所说的《大衍玄图》一卷、《义诀》一卷和《后魏书》中的《天文志》(《宋史》〈艺文志〉著录后魏《天文志》四卷),可能是一行的作品,可惜也已散失,无从稽考了,但他对于天文学的巨大贡献和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一行的佛教著作见于著录的有︰《摄调伏藏》十卷(《宋高僧传》作六十卷)、《释氏系录》一卷、《大日经疏》二十卷、《药师琉璃光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一卷、《大毗卢遮那佛眼修行仪轨》一卷、《曼殊室利焰曼德迦万爱秘术如意法》一卷、《七曜星辰别行法》一卷、《北斗七星护摩法》一卷、《宿曜仪轨》一卷,共八种。其中《释氏系录》已佚。《药师琉璃光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等,或属于金、胎合部,或属于胎藏部,都是通常的密教仪轨。《七曜星辰别行法》前面有一段似序非序的文字,可以证明它和相传是‘一行禅师修述’的《梵天火罗九曜》,皆出于后人的依托。所以一行的佛教著作应以组织密宗教理的《大日经疏》为代表。

据《续古今译经图纪》所载,善无畏为一行在洛阳大福先寺翻译《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是在开元十二年()。而崔牧〈大日经序〉谓,译毕之后,一行‘重请三藏和上敷畅厥义,随录撰为记释十四卷’;即《大日经疏》的著作年代,大约在开元十三年()。至于《经疏》的名称,或称《义释》,或称《义记》,卷数也有七卷、十卷、十一卷、十四卷和二十卷的不同,内容也不完全一致。据说一行临终命弟子智俨、温古改治疏文,更名《义释》,因而传抄有异,但理论上并无出入。

《大日经疏》对于中国密宗的贡献,除了把经中‘文有隐伏,前后相明,事理互陈’(温古〈大日经义释序〉)的地方解释明白,保存了善无畏所传的图位,和注明许多事相的作法与意义之外,更重要的是发扬大乘佛教世出世间不二的积极精神,使密宗教理合理化。

据《开元释教录》、《续古今译经图纪》、《宋高僧传》等书所说,一行又曾从金刚智咨询密法,请译《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法》四卷、《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一卷,并受灌顶。因此一行是传承胎藏、金刚两部密法的大阿阇黎。他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可惜他积劳成疾(玄宗撰碑文有‘吐血忘倦’之语),不到五十岁就圆寂了。《旧唐书》〈一行传〉载,玄宗赐谥曰‘大慧禅师’,并‘为一行制碑文,亲书于石,出内库钱五十万为起塔于铜人之原。明年,幸温汤,过其塔前,又驻骑徘徊,令品官就塔以告其出豫之意,更赐绢五十匹以莳塔前松柏焉’。可以想见当时朝廷对于一行的尊仰和怀念。(巨赞)

◎附︰《宋高僧传》卷五〈一行传〉

释一行,俗姓张,钜鹿人也,本名遂,则唐初佐命郯国公公谨之支孙也。草岁不群,聪黠明利,有老成之风。读书不再览,已暗诵矣。因遇普寂禅师大行禅要,归心者众,乃悟世幻,礼寂为师,出家剃染。所诵经法,无不精讽。寂师尝设大会,远近沙门如期必至,计逾千众。时有征士卢鸿,隐居于别峰,道高学富,朝廷累降蒲轮,终辞不起。大会主事先请鸿为导文,序赞邑社。是日鸿自袖出其文,置之机案。钟梵既作,鸿谓寂公曰︰‘某为数千百言,况其字僻文古,请求朗隽者宣之,当须面指擿而授之。’寂公呼行,伸纸览而微笑,复置机案。鸿怪其轻脱。及僧聚于堂中,行乃攘袂而进,抗音典裁,一无遗误。鸿愕视久之,降叹不能已,复谓寂公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纵其游学。’自是三学名师,罕不咨度。因往当阳,值僧真,纂成《律藏序》,深达毗尼。然有阴阳谶纬之书,一皆详究,寻访算术,不下数千里,知名者往询焉。末至天台山国清寺见一院,古松数十步,门枕流溪,淡然岑寂。行立于门屏,闻院中布算,其声蔌蔌然。僧谓侍者曰︰‘今日当有弟子自远求吾算法,计合到门,必无人导达耶?’即除一算子。又谓侍者曰︰‘门前水合却西流,弟子当至。’行承其言而入,稽首请法,尽授其决焉,门前水复东流矣,自此声振遐迩,公卿籍甚。玄宗闻之,诏入,谓行曰︰‘师有何能?’对曰︰‘略能记览,他无所长。’帝遂命中官取宫籍以示之,行周览方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素所习。唱数幅后,帝不觉降榻稽首曰︰‘师实圣人也。’嗟叹良久。寻乃诏对无恒,占其灾福,若指于掌,言多补益。

时邢和璞者,道术人,莫窥其际,尝谓尹小音曰︰‘一行和尚真圣人也。汉·洛下闳造历云︰‘八百岁当差一日,则有圣人定之。’今年期毕矣。属《大衍历》出,正其差谬,则洛下闳之言可信。非圣人孰能预于斯矣!’又于金刚三藏学陀罗尼秘印,登前佛坛,受法王宝,复同无畏三藏译《毗卢遮那佛经》,开后佛国,其传密藏,必抵渊府也。睿宗、玄宗并请入内集贤院,寻诏住兴唐寺。所翻之经,遂着疏七卷,又《摄调伏藏》六十卷、《释氏系录》一卷、《开元大衍历》五十二卷。其历编入《唐书》〈律历志〉,以为不刊之典。又造游仪,黄赤二道以铁成规,于院制作。

次有王媪者,行邻里之老妪,昔多赡行之贫,及行显遇,常思报之。一日拜谒云︰‘儿子杀人,即就诛矣,况师帝王雅重,乞奏减死,以供母之残龄!’如是泣涕者数四,行曰︰‘国家刑宪,岂有论请而得免耶?’命侍僧给与若干钱物,任去别图。媪戟手曼驾曰︰‘我居邻周给迭互,褓间抱乳汝。长成,何忘此惠耶?’行心慈爱,终夕不乐。于是运算毕,召净人戒之曰︰‘汝曹挈布囊于某坊闲静地,午时坐伺,得生类投囊,速归。’明日,果有猳彘引豚七个,净人分头驱逐,猳母走矣,得豚而归。行已备巨瓮,逐一入之,闭盖,以六乙泥封口,诵胡语数契而止。投明,中官下诏入问云︰‘司天监奏昨夜北斗七座星全不见,何耶?’对曰︰‘昔后魏曾失荧惑星,至今帝车不见。此则天将大儆于陛下也。夫匹夫匹妇不得其所,犹陨霜天旱,盛德所感,乃能退之。感之切者其在葬枯骨乎!释门以慈心降一切魔,微僧曲见,莫若大赦天下。’玄宗依之。其夜占奏北斗一星见,七夜复初,其术不可测也。又开元中尝旱甚,帝令祈雨,曰︰‘当得一器上有龙状者,方可致雨。’敕令中官同于内库中偏视之,皆言弗类。数日后指一古鉴,鼻盘龙,喜曰︰‘此真龙也。’乃将入坛场,一日而雨。其异术通感为若此也。

玄宗在大明宫,从容密问社稷吉凶并祚运终毕事,行对以他语。帝询之不已,遂曰︰‘陛下当有万里之行。’又曰︰‘社稷毕得终吉。’帝大悦。复遗帝一金合子,形若弹丸,内贮物,撼必有声,发之不得,云︰‘有急则开。’帝幸蜀,仓黄都忘斯事,及到成都,忽忆启之,则药分中当归也。帝曰︰‘伊药产于此,师知朕违难至蜀当归也。’复见万里桥,曰︰‘一行之言,信其神矣。’命中官焚香祝之,乃告谢也。及昭宗初封吉王,至太子德王,唐为梁灭,终行之言‘社稷毕得终吉’也。

开元十五年九月于华严寺疾笃,将舆病入辞,小间而止。玄宗此夜梦瞰禅居,见绳纸隔开扇,晓而验问,一如所睹。乃诏京城名德致大道场,为行祈福,危疾微愈。其宠爱如是。十月八日随驾幸新丰,身无诸患,口无一言,忽然浴香水换衣,趺坐正念,怡然示灭。一云︰辞告玄宗后,自驾前东来嵩山谒礼本师,即寂也。时河南尹裴宽正谒寂,寂云︰‘有少事,未暇与大尹款话。且请踟蹰休息也。’宽乃屏从人,止于旁室,伺寂何为。见洁净正堂,焚香默坐,如有所待。斯须,叩门连声云︰‘天师一行和尚至。’(僧号‘天师’,始见于此,言天子师也。)行入,颇忽切之状,礼寂之足,附耳密语,其貌愈恭。寂但颔应曰︰‘无不可者。’语讫又礼,礼语者三,寂唯言‘是是,无不可者。’行语讫,降阶入南室,自闭其户。寂乃徐召侍者曰︰‘速声钟,一行已灭度。’左右疾走视之,瞑目而坐,手掩伺息,已绝。四众弟子悲号沸渭,撼动山谷,乃停神于罔极寺。自终及葬,凡经三七日爪甲不变,髭发更长,形色怡悦,时众惊异。帝览奏悲怆曰︰‘禅师舍朕,深用哀慕!’丧事官供,诏葬于铜人原,谥曰‘大慧禅师’。御撰塔铭,天下释子荣之。

[参考资料] 《旧唐书》卷一九一;《释门正统》卷八;春日礼智《一行传研究》;长部和雄《一行禅师研究》;蒋维乔编译《中国佛教史》卷二。

FROM:

前期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obao88.com/xgyy/938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