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夏治”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
冬病夏治又属于治未病范畴,对一些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比如易疲劳,睡眠差,平素精气神欠佳的人群。
医院开展“三伏贴”,“三九灸”养生活动已经三年了,养生效果显著,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近几年在医疗援疆技术的倾力帮扶下,结合本地地域、气候、饮食结构、民族习俗等对病人实施个体化方案,治疗中因病而异,因人而异,极大的提高了临床治愈效果。今年医院针灸科专家的远程指导下,我们进一步优化了“三伏贴”组方使治疗达到最佳效果。根据我们三年所做的治疗及临床实践观察,“三伏贴”在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小儿腹泻,慢性鼻炎等疾病效果显著。
适应症
1、特效适应症: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咳嗽;
2、一般适应症: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根据中医辩证分析为寒湿阻络者。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妇科疾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
年“三伏贴”的时间
初伏贴:年7月12日-年7月21日
共10天(庚子日始)
中伏贴:年7月22日-年7月31日
共10天(庚戌日始)
闰中伏:年8月1日-年8月10日
共10天(庚申日始)
末伏贴:年8月11日-年8月20日
共10天(庚午日始)
预约优惠
新贴敷的前15名预约者即免费贴敷一次亲情回馈!!!
既往贴敷过的群众即刻预约优惠10%!!!
温馨提示:
“三伏贴”不能“包治百病”,贴“三伏贴”很有讲究。貼敷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貼敷。
注意事项
1、反应强烈很正常。
药物敷贴后4—6小时,有的人会有刺痒感觉,这是药物渗透入表皮后的一种自然反应;还有人会出现红、肿、热、痛;大约有1%—5%左右的人可能会起疱;这些是由于药物被人体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造成的,因此皮肤起疱、反应强烈的病人疗效往往出乎意料的好。但为防止感染,起疱后一定不要挠破,少量小的水疱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可用消毒针头刺破引流,外涂消毒液。
2、要保持连续性。
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的症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一些抱医院尝试的患者,在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后,也就放弃了继续治疗,使得疾病迁延难愈。
3、抓住有利时机。
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这时,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药力最易渗透到体内。冬天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这两个时间贴敷穴位,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可见“三伏贴敷”与“数九贴敷”无疑是提高患者御病能力,调节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4、遵守固定疗程。
冬病夏治,三伏为一个疗程,今年闰二伏,因此有了“加强贴”。一般需连续3年,也就是3个疗程。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经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而且,还要治养结合。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生活习惯上有所克制,不要贪凉,应该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效果。
5、少吃冷饮。
冷饮,一方面可伤及脾胃的阳气,使本已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另一方面,冷食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向外发散时困难,影响治疗效果。
6、远离空调。
进入空调房后,皮肤遇冷,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同时也会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性。
7、吃清淡饮食。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不宜过食肥甘厚味。绿豆、莲子、薏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鸭肉等较适宜。
8、保证睡眠充足。
每晚保持7—8小时的睡眠可使全身肌肉放松,神经紧张得到调整,从而提高经络穴位对药物刺激的识别,引导药效直达病灶。此外,平和乐观的情绪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一种最佳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顽疾的治疗和康复。夏季闷热,会使一部分人心情烦躁,易于激动。因此,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转移注意力、听音乐等方式有意识地克制这种情绪。
-66811311865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