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进入夏季,温度升高,雨水也多了起来,肠道病毒们开始活跃。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咽峡炎等等传染病在无形中缠上了孩子们。
每年4-7月,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它们不讲武德,专挑5岁以下的幼儿下手。
为了不让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在园内出现聚集性疫情或暴发疫情,我园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严格管理病例、做好清洁消毒及加强健康宣教。
具体怎么防范呢?我园这样做
01
落实晨午检制度
落实晨午检制度及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及时发现病例。一旦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幼儿,要立医院就诊。
病例异常增多时,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02
严格管理病例
患病幼儿在患病期间要停课休假,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后一周,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才能够返回学校上课。
03
做好清洁消毒
1、场所消毒:各类场所(如教室、音乐室、舞蹈室、阅览室、保育室、宿舍、教研室等)要保持空气流通和室内外卫生清洁。
2、玩具、用具、餐饮具等消毒:每天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饮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尤其是患病幼儿所用物品要立即消毒。对地面、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厕所进行清洁消毒。
3、枕头、被褥等消毒:定期对枕头、被褥等进行清洗阳光暴晒。在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季节,应增加消毒频次。
每早一清洁消毒
每周一大扫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每晚一消毒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每月虫控公司一消杀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04
加强健康宣教
我园公众场所各室场都设有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供师生使用,每日督促和教育幼儿按照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洗手液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
教育幼儿不要与其他孩子共用餐饮具及毛巾等物品。
为进一步加强师生保健工作,以多种途径提高孩子的健康安全意识,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力,我园经常开展保健医生进课堂活动。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楚的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保健医生和孩子们一起巩固练习了“七步洗手法”的步骤。之后,保健医生还和小朋友复习朗朗上口的“十五字”口诀:“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开窗、晒衣被”教会孩子们如何预防疾病。
家庭预防这样做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避免与疑似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病人接触。饭前便后及外出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做好家庭及个人卫生清洁工作
对于幼儿的玩具、生活用品和个人用品要及时清洗、消毒。在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期间不宜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成人接触了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及处理污物后均要洗手,虽然没有患病症状,却容易携带该病毒并传染给孩子。
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饮食上注意食谱的合理性,注重营养搭配;让孩子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休息;平时可以让孩子经常参加室外活动,提高抵抗力。
患病及时就医
幼儿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幼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家长要理解和配合幼儿园工作
幼儿一旦出现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要告知幼儿园,待患儿痊愈后,方可入园。
夏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不用过度担心,只要幼儿园和家庭合力做好预防工作就已经成功了99%!
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让我们共筑坚固的夏季流行病防御城墙,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参考资料:广东省学校及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指引(年版)
图文:来源于网络、广东疾控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