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罕见病日关注罕见群体,让爱不止在

文章来源:大疱病   发布时间:2025/6/25 18:27:28   点击数: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www.bdfyy999.com/xinwenzhongxin/yiyuanxinwen/103257.html
<

“月亮的孩子”“瓷娃娃”“蝴蝶宝贝”……这些美好的称呼背后,是全人类面临的公共健康难题——“罕见病”。年2月28日是第十五届国际罕见病日,主题为“分享你的生命色彩”。

单一的罕见病发病率通常低于1/,但由于罕见病种类多达约种,全球罕见病患者仍达到3.5亿左右。在我国,有约万患者在与罕见病作斗争。诊断率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药费贵等一系列难题深深困扰着他们。

近年来,针对罕见病患者面临的困境,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红基会”)对多种罕见病开展患者救助。年7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院士的倡导和支持下,中国红基会正式启动“罕见病关爱行动”,从人道救助、医师培训、平台搭建等方面进一步推进罕见病救助工作。截至年底,该行动已累计救助超过名罕见病患者、培训罕见病医师数百名,患者教育及科普受益人次超过4万人次。

发挥人道救助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年2月,正值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女婴小礼(化名)的降生为全家带来了欢喜。但很快,家人发现了异常。

“她不会主动吸奶,40毫升的奶我要喂一个多小时。手要不停地敲击奶瓶,不停地揉揉她、掐她的脚心。”小礼妈妈说,家人带着医院,都没查出病因,医院甚至下了病危通知书。“如果她真活不了,我想知道她是怎么没的。”最终,通过基因筛查,小礼被确诊为小胖威利综合征。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探访罕见病患儿

这是一种先天性的罕见病,会造成低肌张力、性腺功能减退、智力障碍、行为问题及长期的强烈饥饿感导致过度摄食造成威胁生命的肥胖,目前尚无法根治,患儿终身需在照看下生活。但小礼的父母没有放弃:“孩子只要活着就好。”

现在,两岁的小礼还不会走路,发育比同龄孩子明显迟缓。中国红基会成长天使基金的为小礼资助了药品,促进其生长发育,家人也在积极带小礼进行康复。面对村里人异样的眼光和巨大的经济负担,小礼的妈妈依旧坚强。她说:“我不是那么的绝望,我觉得一切都还好。要是门诊能报销就更好了。”

陕西榆林的新如(化名)今年21岁,生来就患有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这种罕见病患者被称为“蝴蝶宝贝”,因为皮肤如同蝴蝶翅膀一样脆弱,受到轻微外伤或摩擦后就会出现破损和水疱。

“我现在穿衣吃饭都需要大人一直照顾,平时需要换敷料、包扎伤口,严重时还要输血和输营养液。”和新如一样的“蝴蝶宝贝”往往需要家人长期照看,亟需社会的帮助和关爱。

目前,新如得到了中国红基会徐荣祥基金关爱蝴蝶宝贝计划”公益项目的资助,减轻了购买敷料的负担。“我能活到今天已经很不容易了。”新如表示,她希望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罕见病项目能够持续下去,帮到更多的人。

从年起,中国红基会救助的罕见病患者涵盖了小胖威利综合征、马凡综合征、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克罗恩病等多个病种。面对庞大的罕见病患者群里与人道救助需求,中国红基会正努力扩大人道救助规模,为更多罕见病患者带去希望。

搭建培训交流平台积极为医者赋能

提高临床医生对于罕见病的认知度、降低误诊漏诊率,对于改善广大罕见病患者的生存境况意义重大。近年来,中国红基会持续开展罕见病医师培训,切实提高全国罕见病相关科室医生临床诊疗水平,助力推动我国罕见病事业发展。

年9月,中国红基会联合武田中国启动“罕见病健康中国行”项目,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罕见病的医师培训。

“只有医生认识到这个疾病,才能帮患者作出诊断,进一步去治疗。”福建医院副主任医师苏惠春教授参加了“罕见病健康中国行”福建站的活动,并就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的诊疗进行了分享。她表示,提升基层医生对罕见病的认识,促进各个学科的交流合作非常重要。

▲“罕见病健康中国行”福建站活动

未来,“罕见病健康中国行”项目还将继续开展覆盖戈谢病等多种罕见病的专项培训,计划在未来5年逐步扩展到江苏、浙江、山东、四川、山西、河南等全国30多个省市,以逐步提高相关医务工作者对罕见病的认知及诊疗水平,使罕见病患者能够尽快获得准确的诊断和规范的治疗。

医院,由中国红基会资助建设的炎症性肠病(IBD)关爱中心已成为IBD患者温馨的大家庭,吸引了全国各地的IBD专科医生护士前来观摩学习。在这里,输注椅、监护椅等硬件设施的改善为IBD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体验,有效提高了患者流转效率。

▲医院IBD关爱中心

“特别感谢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一直以来的支持,对我们的帮助特别大,也提升了IBD患者的生活质量。”医院消化内科IBD专科病房护士长莫萍介绍说,中心经常举办患者交流活动,并通过医患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obao88.com/yfby/97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