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P4抑制剂增加糖尿病患者大疱性类疱

文章来源:大疱病   发布时间:2020-11-13 21:03:30   点击数:
 

《美国医学会杂志·皮肤病学》(JAMADermatology)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与第二代磺脲类药物治疗相比,使用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可能导致大疱性类疱疮的风险更高。

除了最近几篇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DPP-4抑制剂治疗后大疱性类疱疮的风险增加的报道,但其与其他降糖药相比的绝对风险和相对安全性证据仍有限。

因此,美国波医院医学系的HeminLee及其同事进行了这项研究,以确定DPP-4抑制剂与第二代磺脲类药物相比的大疱性类疱疮发病率。

本队列研究使用了两个大型商业保险索赔数据库的数据(OptumClinformaticsdataMart,年10月17日至年12月31日;IBMMarketScan研究数据库,年10月17日至年12月31日)和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的医疗保险数据,纳入使用DPP-4抑制剂或第二代磺酰脲类药物起始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n=1?)。

主要结果

DPP-4抑制剂组大疱性类疱疮的发病率为0.42/人年,磺脲类药物组为0.31/人年(HR1.42)

在65岁及以上人群(0.79对0.49;HR1.62)、白人(0.93对0.54;HR1.70)和利格列汀治疗者(1.20对0.55;HR1.68)中,DPP-4抑制剂组较磺脲类药物组的发病率更高

本研究发现,接受DPP-4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发生大疱性类疱疮的风险高于接受第二代磺脲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研究者指出,临床医生应该意识到DPP-4抑制剂在老年、白人和利格列汀使用者中的这种罕见的副作用。

(沐雨译)

来源:DPP-4InhibitorTherapyIncreasesRiskOfBullousPemphigoidInDiabetesPatients:JAMA

推荐阅读糖尿病人“六慢”养生法,简单有用,适合每一个人!值得学习-08-07空腹血糖高也有假的?一招教你辨别,对症治疗血糖更平稳!-08-06怪不得血糖总是高,原来糖友吃晚餐时犯了10个错-08-04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obao88.com/bzbk/912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