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诊治系统性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合并感染C

文章来源:大疱病   发布时间:2021-2-26 14:27:05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http://m.39.net/pf/bdfyy/bdfzj/

系统性自身免疫性风湿病(SARDs)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系统性硬化症(SSc)、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PAPS)等,由于共同部分位点的致病基因及分子通路,临床表现相互重叠,既有差别又有相似之处。

△干燥综合征

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SARDs的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原发病导致的死亡也逐渐退居次要因素,取而代之的是患者因免疫紊乱和免疫抑制导致的免疫功能进一步低下而并发的感染。

△硬皮病

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和感染的常用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RA)、脊柱关节炎(SpA)、成人Still病(AOSD)或系统性血管炎中不仅会随病情的恶化或好转而升高或降低,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预后密切相关,也是达标治疗的重要指标。

△系统性红斑狼疮

然而,在SLE、pSS、PM/DM、SSc、PAPS等SARDs中,病情活动或复发时ESR和CRP的一致性被破坏,出现分离现象,即ESR明显升高,CRP保持正常,在合并感染时ESR和CRP又同时升高,当感染控制后CRP下降至正常。借助这种分离现象,长期不明原因发热(FUO)的两大主因,SARDs和感染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扑朔迷离或可迎刃而解。目前一些文献只笼统的将ESR和CRP升高作为SARDs疾病活动的指标,并未详细阐述两者升高的不同意义,或者强调疾病活动期会出现两者分离这一现象。

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同行并不熟悉SARDs患者CRP变化的特点,对发热的SARDs患者是疾病活动抑或感染含混不清,导致在糖皮质激素与抗菌药物的选择上游移不定,坐失良机,甚至治疗上南辕北辙带来灾难性后果。本文将探讨ESR和CRP这两个常用指标在SARDs疾病活动与感染中的反应,以尽快理清诊断,精准治疗,改善预后。

一.ESR和CRP

二.CRP、ESR与SLE

三.CRP、ESR与pSS

四.CRP、ESR与PM/DM

五.ESR、CRP与SSc、PAPS、未分化结缔组织病(CTD)、混合型CTD、重叠综合征疾病

参考文献:

[1]张胜利,林禾,黄烽.加强风湿病共患糖尿病患者的多学科协同诊治[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2(9):?.

[2]LittlejohnE,MarderW,LewisE,etal.Theratioof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toC?reactiveproteinisusefulindistinguishinginfectionfromflarein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patientspresentingwithfever[J].Lupus,,27(7):?.[3]KimHA,JeonJY,AnJM,etal.C?reactiveproteinisamoresensitiveandspecificmarkerfordiagnosingbacterialinfectionsin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obao88.com/hbyx/9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