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了,皮肤干燥起皮拿什么拯救

文章来源:大疱病   发布时间:2021-4-7 15:56:27   点击数:
 

欢迎阅读

入冬了,皮肤干燥起皮拿什么拯救

秋季结束了,马上就入冬了,气候干燥是过敏、红疹和皮肤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难以根治的皮肤病,反复发作,让患者痛苦不堪。那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皮肤不在干燥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美容和健康皮肤的不断追求,人们对皮肤衰老认识越来越深刻。年龄在增长,伴随的是皮肤微循环减弱以及免疫能力下降,对化学物质清除力的也在下降。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无光泽、皱纹、粗糙、干裂、松弛及下垂,以及脂褐质、老年斑增加等。

多项研究证实衰老与干细胞完整性密切相关。皮肤衰老过程中,主要是DNA所累积的受损及蛋白质损害造成不稳定性,另一个是内源性干细胞群的耗竭。

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具有强大的组织修复和免疫调节能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干细胞治疗逐渐用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重症SLE、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皮肌炎和干燥综合症等。

干燥综合症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以外分泌腺高度淋巴细胞浸润和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使得唾液腺和泪腺功能受损下降,出现口干、眼干等症状,同时累及甲状腺、肺脏、肝脏、肾脏等多系统器官。

干燥综合症好发于绝经期以后或30~40岁的女性,尽管非甾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等对干燥综合症有一定的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效,且常规方法难以修复免疫细胞引起的组织器官和神经损害,而干细胞治疗为干燥综合症带来了全新的临床策略,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干细胞治疗在干燥综合症中的临床应用

临床上常用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UC-MSCs)作为研究,UC-MSCs来源广泛,取材方便,无伦理问题,由于胎盘屏障的作用,病原体感染的风险大大降低;另外,UC-MSCs具备低免疫原性,不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而主要表达MHC-Ⅰ类分子。

已有研究显示,UC-MSCs通过分泌多种调节细胞因子(IL-4、IL-7、IL-10、IFN-γ、PGE2等),抑制多类同种异体免疫细胞的增殖反应,如抑制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增殖与活化,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临床试验显示,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疼痛评分、口干量表评分显著改善,静态、动态唾液流率显著升高,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干燥综合症DAI)显著改善。王等人为24例难治性原发性干燥综合症患者行干细胞移植术(年龄27-68岁),经静脉输注UC-MSCs数为1.0×/kg体重,输注过程未见不良反应,随访12个月。

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口干眼干等和多系统器官受损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移植后3个月有45.8%患者干燥综合症DAI改善>30%,移植后6个月有70.8%患者干燥综合症DAI改善>30%,移植后12个月83.3%的患者干燥综合症DAI改善>30%;移植2周后视觉量表评分(VAS)即有改善,至3,6及12个月,分别有37.5%,58.3%及75%患者VAS评分改善>30%。

血清学方面:抗干燥综合症A、抗干燥综合症B抗体及球蛋白水平移植后显著降低,外周血CD3+CD8-IL17+Th17细胞比例显著下降,CD4+Foxp3+Treg比例显著升高。

干细胞移植后2周4例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血小板即有上升;3例难治性贫血,其血红蛋白水平上升;8例患者伴有自身免疫性肝炎,肝功能指标移植后显著改善,谷丙转氨酶下降;1例难治性肠炎患者移植后腹泻好转,体重上升;神经系统受累患者3例,移植后症状未再发作。可见,干细胞治疗干燥综合症取得良好效果!

另有临床研究显示,干细胞移植显著改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伴周围神经病的症状。金等人对80例原发干燥综合症患者按照随机排列方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其中,观察组实行干细胞移植,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干细胞发挥治疗的关键是改善周围血液循环,抑制免疫系统反应,分泌细胞营养因子,例如神经营养因子、血管内皮营养因子等,促进神经周围细胞再生。

记得阅读完点击文章右下角“在看”!邀您参与“生命天使(干细胞)交流群”众多惊喜等着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obao88.com/xgyy/921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