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壹周看
纵览全球风湿新闻
“风湿壹周看”是“风湿界”与江苏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十届青年委员会合作打造的一档学术专栏。专栏每期将选取全球风湿免疫领域最新的研究报告进行报道。江苏风湿青年专家亲自整理、审核稿件,并将对热点话题进行点评和解读。希望“风湿壹周看”能成为国内风湿领域同行了解最新全球风湿研究动态和进展的权威栏目。从11月2日起,“风湿壹周看”正式上线。
★相约周五,“风湿壹周看”邀您纵览全球风湿新闻!
间充质干细胞输注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安全性良好
年,科学家们发现了间充质干细胞有强大的免疫抑制能力。随后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本身具有低免疫原性,即使异体或跨种属使用,均难引起免疫排斥反应。间充质干细胞的这些免疫特性,非常有利于治疗免疫性疾病,包括移植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南京大医院风湿免疫科孙凌云教授团队在一项长期回顾性研究中,对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研究纳入了~年间接受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的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收集这些患者的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感染和恶性肿瘤。
所有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43.4±25.9个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的最常见适应证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和系统性硬化症。输注的中位年龄为38.7±15.7岁。5年和8年生存率分别为90.4%和88.9%。幸存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5.1±25.7个月。感染发生率为29.5%(/),严重感染发生率为12.9%(52/)。5例患者(1.2%)出现恶性肿瘤,45例患者死亡,移植相关死亡率为0.2%。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疾病复发和与潜在疾病相关的并发症。
研究者认为,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是一种安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方式,治疗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
原文:LiangJ,ZhangH,KongW,etal.Safetyanalysisinpatientswithautoimmunediseasereceivingallogeneicmesenchymalstemcellsinfusion:along-termretrospectivestudy.Stem?CellResTher.;9(1):.
血清PGLYRP1可作为诊断RA的
高度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肽聚糖识别蛋白-1(PGLYRP-1)是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众所周知,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存在先天免疫反应的失调。然而,Pglyrp1/PGLYPR-1在RA中的作用知之甚少。
Luo等的研究通过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GLYPR?1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PGLYPR?1水平,并将血清中PGLYPR-1水平与临床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ROC曲线评估PGLYPR-1在血清中的诊断价值。与RA患者血清中PGLYPR-1的表达相比,健康对照组患者血清中PGLYPR-1的表达明显高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且血清中PGLYPR-1的水平与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相关。ROC曲线分析也表明血清中的PGLYPR-1可能对RA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此外,基于血清中PGLYPR-1的风险评分还显示,RA患者与疾病对照(SLE)有显著区别。
本研究结果提示,RA患者血清中PGLYPR-1的表达升高可作为RA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原文:LuoQ,LiX,ZhangL,etal.SerumPGLYRP1isahighlydiscriminatorybiomarkerforthediagnosisofrheumatoidarthritis.MolMedRep.Nov8.
干燥综合征和红斑狼疮的
口腔菌群存差异
胃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被猜测与两种全身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和全身性红斑狼疮(SLE)。荷兰的vanderMeulenTA等对肠道和口腔菌群组成的改变是否对pSS和SLE具有特异性进行了评估。
研究者通过收集39例pSS患者、30例SLE患者及名普通人群的粪便,以及咽拭子及口腔冲洗液样本,进行16S核糖体RNA基因测序。使用α多样性、β多样性和个体细菌的相对丰度作为结果测量。进行多元分析以测试个体细菌和疾病表型之间的关联,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和测序深度考虑为可能的混杂因素。
结果显示,pSS和SLE患者的粪便菌群组成与群体对照显著不同,但在pSS和SLE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普通人群对照相比,pSS和SLE患者的特征在于细菌丰富度较低,Firmicutes/Bacteroidetes比率较低,粪便样品中拟杆菌属物种的较高相对丰度。口腔菌群组成在pSS患者和SLE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可部分解释为pSS患者口腔干燥。
由此得出结论,pSS和SLE患者在肠道菌群具有相似的改变,与普通人群有差异,而口腔菌群组成显示pSS和SLE患者之间存在疾病特异性差异。
原文:vanderMeulenTA,HarmsenHJM,VilaAV,etal.Sharedgut,butdistinctoralmicrobio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