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逐渐转热,雨季来临,每年陪伴小朋友度过潮湿闷热季节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又来了。
根据往年规律,夏季的5-8月份是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都具有强大的传染性。
如何做好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让宝宝不“中招”了呢?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腔、臀部、膝部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很快,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种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
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无任何一种抗病毒药被证实对手足口病病毒有效。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怎样传播?
粪口传播:宝贝接触过被患者污染(尤其是被粪便唾液污染)过的物品,之后又吃手、或者是没有洗干净手拿东西吃的,这就叫粪口传播,这种情况三岁以下的孩子传播几率比较大。
空气飞沫传播:通过空气传播的飞沫来相互传播的,比如说一个小区的孩子在一起玩,这个孩子感染了它,可能他的口鼻腔部会有一些病毒,通过呼吸传播到空气里边,在一起玩的孩子可能就会相互传播。
接触传播:通过人群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
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
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一般主要侵犯1-7岁的一个小孩,尤其是五岁以下三岁以下的孩子特别多见。
上图是疱疹性咽峡炎的整个病程,我们就会知道宝宝早期发烧之后嗓子疼、嗓子里起泡,当泡破了的话,有一些孩子可能会出现流口水、食欲不好的症状,因为溃疡破了,特别的疼痛。
这个时期其实是宝宝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但是把这个时期渡过了以后,基本上这个病程就结束了,孩子也就好了,所以说疱疹性咽峡炎是一个自限性的疾病,愈后是非常良好的。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区别
如何预防手足口与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颊炎都是通过粪口和呼吸道传染,预防方法类似。
及时接种手足口疫苗
疱疹性咽颊炎没有疫苗,手足口可以接种二类疫苗EV71疫苗,对肠道病毒71型(也是最危重症的一型)感染的保护率达90%以上,6个月至5岁的孩子可以选择接种。
基础免疫程序是打2针,2针之间间隔一个月,一般是在上臂三角肌内注射。
这个疫苗不像流感疫苗,并不需要每年接种。只要完成了2针免疫程序就可以了。
注意卫生:勤洗手、家具奶嘴要消毒
?孩子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消毒;奶瓶、奶嘴及餐具使用前充分清洗、消毒;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尽量少去人流量大的地方
不管疱疹性咽颊炎还是手足口,病症消失后还会持续有1~2周的后续传染期。
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公园、商场等,避免交叉感染。
预防手足口要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这15字口诀。
宝宝不幸“中招”,如何护理?
1.注意隔离
(1)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
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
(2)多通风:
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
(3)家长也需警惕:
除了生病的患儿不要串门外,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2、观察病情
(1)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新的症状:
注意有无新的体征出现,或原有症状、体征有无加重或恶化,重点留意有没有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危重信号出没;
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
(2)注意观察呼吸:
主要观察患儿有没有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加快的情况,5岁以上儿童>30次/分钟;1岁~5岁>40次/分钟;2月龄~12月龄>50次/分钟;新生儿~2月龄>60次/分钟;
如果有持续或频繁出现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加快,那么肺炎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需要及时就诊或复诊了。
(3)定期监测体温:
一般每4个小时可以测一次体温,如体温超过38.5℃(腋温),每1~2小时测一次体温,并要注意有无寒战、惊跳、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出现幻觉或甚抽搐等情况,进行退热处理后1小时应重测体温。
3、注意护理
(1)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为主:
予以温凉的与年龄相应的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如面汤、稀饭、米糊、母乳等,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在发病的一周内,休息很重要:
尽量限制其活动量以防止过度疲劳;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凉开水漱口或直接饮用适量的温凉开水。
(3)注意勤洗手:
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
4、注意消毒
肠道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70℃~-20℃仍可长期存活,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但不耐高温。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应彻底消毒。
(1)紫外线照射:
如有条件,可以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0.5~1.0小时,但只限于光线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
(2)阳光暴晒消毒:
有阳光普照时可以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于太阳底下暴晒0.5~1.0小时,但只限于阳光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
(3)家长自身也需消毒:
家长或照顾者在接触患儿前后、给患儿更换尿布/尿不湿和处理大便后都应戴手套或注意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孩子有以下4种情况
建议尽快就医
1.孩子持续高热
出现持续高热,温度39℃超过24小时,或者已经给孩子吃了退热药但是体温还是下降不明显。
2.咽痛无法进食导致脱水
有的孩子咽痛明显,喝不下水也吃不了东西,导致脱水严重(眼窝深陷,嘴唇干裂,精神萎靡)。
3.体温正常的时候精神状态差
如果在孩子体温恢复正常的时候,还是精神很差,比如嗜睡、很长时间不吃东西、烦躁,甚至连哭闹都没有力气的时候,建议带孩子去就诊。
4.出现肢体抖动、呕吐、抽搐等情况
如果孩子出现惊跳(四肢抖动),肌肉抽动或震颤、呕吐、皮肤发花、面色苍白等的情况,医院了。
手足口病科普宣传片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编辑:蒲公英宣传文化组
蒲公英蒙特梭利实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