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春季高发期来了

文章来源:大疱病   发布时间:2021-7-20 13:19:37   点击数:
 

温馨提醒: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春季高发期来了!家长们一定要知道的的防护知识!

广州市南沙区石排村幼儿园

04-11

阅读72

每年的4-9月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除了传统型的手足口病又出现一种新型手足口病。

在高发期到来之前,家长和幼儿园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宝宝远离手足口病呢?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手足口病、它的症状以及如何预防。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

有时候也会出现在臀部、大腿内侧、会阴部、膝、肘等部位。

同时生手足口病的宝宝还会伴随烦躁、咳嗽、头痛、流鼻涕、哭闹、流口水、厌食等症状。患儿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

手足口病全年可见,从四月开始逐渐进入高发期。

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因而可以短时间内造成大范围的感染,疫情比较难控制。

普通型与新型手足口病的区别

目前CVA6已成为继CVA16、EV71之后的又一个主要常见病原。CVA6感染皮损累及范围较大,与传统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皮疹表现明显不同。

普通型(传统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

皮疹特征:

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一般在一周内就可痊愈。

新型手足口(CVA6感染)

皮疹特征:

皮损累及范围较大,疱疹密集,多以大疱样皮疹为特点并伴有瘙痒、疼痛。

早期皮疹表现为皮肤颜色的米粒大小丘疹,周围略有红晕,随后疱疹很快增大,形成薄壁疱疹,部分皮疹可以融合。

随病程进展出现破溃、结痂并伴有脱皮。

部分患儿恢复期容易出现指(趾)端脱皮,约20%左右患儿在恢复期病程2–4周后出现脱甲病。

医生提醒:目前处于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如果小朋友出现高热皮疹,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有何症状?

手足口病主要的发病对象是5岁以下儿童,潜伏期平均为3~5天,最短可为2天,最长可至10天。

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有:

1.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一般在38~39°C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容易混淆。

2.发病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臀部和口腔内颊部、舌、口唇内侧等处会逐渐出现红色斑点,这些斑点会逐渐发展为疱疹,溃破后形成溃疡,造成剧烈的疼痛。因此,不少孩子患病后会因为疼痛而哭闹、不安。

3.绝大多数患儿的疱疹在3~4天后,可自行消退,不留痂,也不脱屑而痊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

4.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5.个别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如何让孩子远离手足口病?

1、接种手足口病疫苗(EV71疫苗)

EV71疫苗是全病毒灭活疫苗,该疫苗属于二类疫苗,不属于国家预防接种程序的范围,如果接种,需要在知情、自愿、自费前提下接种。

EV71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易感儿童,且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

特别注意:

1.和流感病毒类似,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很多种,即使以前得过手足口病,也有可能感染其他类型的病毒,再次发生手足口病。

2.接种EV71灭活疫苗后,仍有可能感染别的病毒引发的手足口病。

3.如果明确宝宝之前患上的手足口病是由EV71病毒引起的,就不需要再接种EV71疫苗了。

4.EV71灭活疫苗虽然不能完全预防手足口病,但能有效减少重症的发生。

2、日常防护必不可少

手足口病可以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就是说:即使宝宝足不出户,大人也有可能不带任何症状地把病毒带回家里。

因此预防手足口病,应该全家一起行动: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洗手液或肥皂等给孩子洗手,不要让你的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2.做好室内室外的卫生清洁工作。室内勤通风换气、洗晒衣物;避免带孩子去大量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3.每天对幼儿用品及时消毒。对于幼儿的玩具、生活用品和个人用品要及时清洗、消毒。

4.加强幼儿免疫力。注意食谱的合理性,注重营养搭配;多带孩子出去运动、晒晒太阳;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

5.托幼机构要做好晨检工作。每日晨检中要仔细检查幼儿的身体情况,询问幼儿有无难受。若发现可疑幼儿要及时隔离并送往就医。

6.避免接触患手足口病的儿童,本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动差的公共场所。

?手足口病如何治疗与护理?

目前,对于手足口病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如无并发症,患儿一周左右即可自愈。

对于手足口病患儿,成人可以做适当的护理工作:

1.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如果发热未退,要让患儿多喝热水。

2.选择柔软的衣服、被褥,及时清洁保持卫生。

3.剪短患儿的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因瘙痒、疼痛难忍而抓破皮疹。

4.保持口腔清洁,多漱口。必要时可以为患儿准备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

5.若臀部有皮疹,要及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

医生答疑

诊间家长提问最多的问题答疑

Q:手足口可以打预防针预防么?

目前EV71疫苗已上市,属于二类疫苗,需自费。(EV71是引发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但不是全部)

Q:手足口得了以后还会再得么?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多种,得过一次手足口病的孩子有可能因感染不同种肠道病毒或不同的血清型病毒而导致多次发病,所以临床上会遇到有的孩子年年得,甚至一年得几次的也有。

Q:高峰季节可吃药降低被感染风险么?

有的家长给孩子服用板蓝根或使用开喉剑/利巴韦林喷喉增加孩子抵抗力预防手足口病,这些是不靠谱的。药物滥用不仅起不到预防手足口病的作用,反倒会给机体带来不良影响。

Q:孩子得了手足口要隔离多少天?

手足口病的隔离期应该是从感染后的14天结束。通常潜伏期2-7天,也就是说,从发现该病后的10天内,孩子都是传染源,要避免与其他易感人群接触。

疱疹性咽峡炎

病原体:

肠道病毒:CoxA1~6、8、10、22多见

临床诊断病例:

急性起病,发热伴咽痛

咽部有充血,可见散在灰白色疱疹,直径约1-2mm,四周绕有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数目多少不等。

传播方式:

通过粪口途径、飞沫、唾液及疱疹液直接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

一般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

??手卫生

●七步洗手法

●内:用流动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外: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夹: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弓: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大: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立: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腕: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接种疫苗

EV-A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预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手足口病防治幼儿园告家长书

1.若无并发症,大多数患儿能在7~10天内治愈,请家长们保持冷静别惊慌。

2.若幼儿出现并发症或病症严重,请及时就医,并且第一时间在确诊后告知老师。

3.一个班级一周内出现2例及以上手足口确诊幼儿,将进行闭班10天。一个园所出现10例及以上手足口确诊幼儿,将进行闭园10天。

4.请家长们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合、保持室内外卫生清洁、对孩子的用品勤消毒。

5.请家长们配合和幼儿园工作,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

6.如若产生疑似病症,请不要坚持来上幼儿园,避免疾病进一步传染。应及时护理或前往就医。

??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

日常预防的十八字口诀

????勤洗手,勤通风,晒衣被

????喝开水,吃熟食,打疫苗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家长和老师们有所帮助,让我们科学防治,帮助孩子们健康的度过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编辑:张敏芳

审核:郭萍

信息来源:市疾控中心和园长荟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obao88.com/ystl/932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