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逐渐转热,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两种疾病的相关防治知识,做到正确防护,及时应对。
一、发病特点
1.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菌引起的常见感染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春夏季高发。流行期间,幼儿园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
2.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系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常见于婴幼儿,多发生于夏秋季,传染性强、传播快、有流行趋势。
二、传播途径
1.手足口病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2.疱疹性咽峡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三、临床症状
1.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发病时,先出现发热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或疱疹,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溃疡等,疼痛明显;部分幼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痛等症状。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少数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疱疹性咽峡炎多以突发性高热开始,随后出现咽峡部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浅溃疡。起病急骤,突发高热,大一些的孩子会自述口腔疼痛或者拒食,有时伴头疼,腹痛等并有呕吐。小一些的孩子则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流口水、厌食、呕吐甚至惊厥。
四、预防方法
1.吃熟食:不要让孩子吃生冷食物,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温开水漱口。
2.喝开水:尽量让孩子喝开水,不要让孩子喝生水。
3.勤洗手:家长及幼儿教师要教会孩子七步洗手法,养成勤洗手、勤剪指甲的好习惯,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
4.常通风:幼儿活动室、睡眠室及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不要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5.晒太阳:肠道病毒71型病毒最怕紫外线,多晒太阳能有效杀灭病毒。另外,家居物品如衣被等也要勤曝晒。
6.多观察:疾病流行期间,多观察孩子身体状况,孩子一旦出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文稿:孙英歌
照片:网络
编辑:冯海霞
审核:白静凤欣玲
爱心+共成长
长按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