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的免疫性疾病,免疫调节失去了平衡是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而引起的疾病。广义的免疫性疾病还包括先天或后天性原因导致的免疫系统结构上或功能上的异常。
针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系统对自身机体的成份发生免疫反应,造成损害而引发疾病。本来,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只对侵入机体的外来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以及移植物等产生反应,消灭或排斥这些异物。
在某些因素影响下,机体的组织成份或免疫系统本身出现了某些异常,致使免疫系统误将自身成份当成外来物来攻击。这时候免疫系统会产生针对机体自身一些成份的抗体及活性淋巴细胞,损害破坏自身组织脏器,导致疾病。这好比一支军队误将它本该保护的主人当成了敌人,自己人打自己人。如果不加以及时有效的控制,其后果十分严重,最终甚至危害生命。
免疫性疾病的分类
对于“免疫”是人体极其重要的自卫功能。人体依靠自身的免疫力,能抵御种类庞大的的各种疾病。免疫力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细胞免疫,一是体液免疫。前者由T细胞组成,后者由免疫球蛋白组成。一旦当异体物质,如细菌和各种异性蛋白侵入机体和危害机体健康时,免疫细胞就会将它们包围、分解、吞噬予以消灭和清除,免疫球蛋白就会大量制造变成抗体加强对入侵者对抗。这就是正常人的免疫力和免疫的方法方式表现。
正常的免疫是适度的及时的,在高级神经中枢调节控制下进行。如果调控失常,也会出现和发生不正常的免疫反应,这时不仅对机体无益,甚而会损害机体,形成新的疾病。这种病就称之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性疾病产生的病因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过度免疫反应所产生的大量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堆积所致,从而损害了正常组织,使之发生病变和功能损害。发生在皮肤,就是过敏性皮炎和各类皮损,发生在关节就是关节炎,发生在肾脏就是肾炎。红斑狼疮也属于这类疾病。
这一类疾病的原因和机理有很多研究和假设,但与中枢的调控失调肯定有关,与心态的失调和情绪的紧张、焦虑有很大关系。高科技高脑力活动的社会,生物因素(如细菌感染)和营养不良等疾病已大为减少,而心理生物社会综合因素的疾病却大量产生,病谱、病种发生了变化,免疫性疾病的增加就是其中之一。
免疫性疾病一旦发生,除了中西药物治疗以外,保持心态的平稳和安宁,也是康复的重要因素和环节。越是紧张、焦虑,病不仅难以治愈,甚而会使病情加重。因此懂得一些免疫性疾病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免疫性疾病的诊断首先要明确疾病的性质是否属于免疫性疾病,是哪一类的免疫性疾病。这个目的一般比较容易达到,因为各种免疫性疾病都有其临床特点,根据病史和检查,多数可以作出诊断。其次要确定导致疾病的原因。这有时很容易,如同种异体移植的排移反应,往往通过病史即可明确病因;有时则极端困难,如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性疾病的特点这类疾病的治疗有一个共同点,都需要用免疫抑制剂来抑制针对自身机体的免疫反应。最常用的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制剂,如:强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大家往往将其简称“激素”。
如果疗效不佳,还可能用环磷酰胺、氨甲喋呤等所谓细胞毒性药物,这些药既可用来抑制免疫,又用于治疗癌症。所有免疫抑制剂有个主要的共同的不良作用,它们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机体的抗感染、抗肿瘤免疫功能。
因此,众多专家一直在研究其他治疗方法,已发现某些生物制剂和天然药物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但对抗感染、抗肿瘤的免疫功能没有或少有不良影响。
免疫性疾病的防治1、免疫缺陷可应用替代疗法,如丙种球蛋白缺乏所致的免疫缺陷可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还可应用免疫加强剂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反应性。
2、脱离或避免导致异常免疫反应的物质,如控制环境、停用某些药物等。
3、Ⅰ型变态反应可进行特异性脱敏疗法来提高机体对致敏物质的耐受性。
4、Ⅰ型变态反应还可应用药物来抑制介质的产生,以阻断免疫反应。
5、应用药物来拮抗介质的作用和它们导致的组织反应。
6、用免疫抑制剂来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
7、除去激发免疫反应的感染灶和产生自身免疫的病灶。
8、清除可使临床症状加重的各种刺激。
Dr.Wan温馨提示: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及时地发现与治疗,免疫性疾病已不是神话,积极的态度、乐观的心态加以合理的治疗,健康的旗帜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