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肾病(IgAnephropathy)是儿科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常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Alport综合征(Alportsyndrome)又称遗传性肾炎(hereditarynephritis),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病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例儿童IgA肾病合并Alport综合征的病例分享。
病人资料
男,7岁8个月,因“间断浮肿、蛋白尿4月余”医院儿科肾脏病房。患儿入院前4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睑浮肿,渐波及全身,伴少尿。
外院检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尿蛋白/肌酐10;血白蛋白15.1g/L,总胆固醇9.55mmol/L,肌酐35μmol/L,尿素氮8.6mmol/L;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八项筛查(乙型肝炎病毒五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补体未见异常;多种自身抗体包括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y,ANA)、抗双链DNA抗体(anti-double-strandedDNAantibodies,ds-DNA)、可提取性核抗原谱(extractablenuclearantigens,E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ies,ANCA)均阴性。给予足量激素治疗4周,尿蛋白较前明显下降但未转阴,联合霉酚酸酯30mg/(kg·d)治疗2月余,尿蛋白仍未转阴。病史中无明显肉眼血尿,无发热、皮疹、关节肿痛等其他伴随症状。患儿祖父43岁诊断“尿毒症”,透析治疗至45岁去世,具体不详;其母尿常规红细胞3~5/HP,余正常。
入院体格检查体质量25kg,颜面、双下肢及阴囊水肿,移动性浊音阳性,余无异常。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示尿常规蛋白++,红细胞30~40/HP;尿微量白蛋白mg/L,转铁蛋白mg/L,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78U/L,α1微球蛋白68mg/L;24h尿蛋白定量48mg/kg;矫正肌酐清除率ml/(min·1.73m2);血白蛋白29.0g/L,总胆固醇4.29mmol/L,肌酐15.4μmol/L,尿素氮4.8mmol/L,肝功能、血清电解质正常;感染性疾病八项筛查、补体、多种自身抗体ANA、ds-DNAS、ENA谱、ANCA等、免疫球蛋白等无明显异常。泌尿系超声示右肾11.2cm×3.9cm×1.2cm,左肾10.8cm×4.7cm×1.6cm,双肾实质回声稍增强。
肾活检病理免疫荧光IgA+++,IgG+,IgM+,C3++,FRA+,C1q–;Ⅳ型胶原α5链染色正常;光镜可见24个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轻度弥漫增生,局灶节段中度加重,系膜区可见嗜复红蛋白沉积;肾小管上皮空泡及颗粒变性,管腔内可见少量红细胞管型;肾间质可见多数泡沫细胞,小动脉管壁未见异常。电镜可见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系膜区团块状低密度电子致密物沉积,肾小球基底膜出现广泛增厚、变薄以及致密层分裂,上皮足突节段融合。病理诊断为轻、中度系膜增生性IgA肾病(M1E0S0T0),Alport综合征不除外。进一步行纯音测听示双耳高频(~Hz)听力下降;眼科检查无明显异常。经患儿及家属知情同意后,采用外显子PCR扩增产物测序技术行基因分析示,患儿COL4A5基因exon46g.GA(p.GE)纯合突变,患儿母亲为杂合携带者。
诊断明确诊断为IgA肾病,肾病综合征型,病理为轻、中度系膜增生
性IgA肾病(M1E0S0T0);Alport综合征,X连锁显性遗传型。
治疗明确诊断后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2mg/(kg·d),总量mg/d,隔日1次冲击1疗程(共3次),继以泼尼松龙1mg/(kg·d),总量25mg/d,口服,更换霉酚酸酯为环孢素A4mg/(kg·d),总量mg/d,Q12h,口服,并联用洛汀新5mg,Qd治疗。4周后患儿24h尿蛋白下降至15mg/kg,尿常规红细胞5~15/HP,肾功能和白蛋白正常并持续稳定3个月。讨论1IgA肾病合并Alport综合征有以下特点。首先,临床表现方面,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以感染后发作性肉眼血尿、持续镜下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为主要特点,无其他肾外伴随症状。Alport综合征临床可以感染后发病的血尿起病,绝大多数伴有蛋白尿,部分患儿尿蛋白可达肾病水平,甚至以肾病综合征起病,肾功能进行性恶化,但儿童期可完全正常,可伴有感音神经性耳聋、眼部病变等肾外表现,因其以X连锁显性的遗传方式最为常见,临床多见男性儿童患者,有相关家族史或母亲多有镜下血尿
其次,病理方面,IgA肾病是病理免疫诊断,光镜下以肾小球改变为主,表现为系膜区不同程度增殖,可见新月体形成及肾小球硬化,肾间质无特异性改变;免疫荧光为肾小球系膜区IgA或以IgA为主的特异性沉积,肾组织Ⅳ型胶原α3~25链染色正常;电镜下主要为系膜区和/或毛细血管袢免疫复合物沉积,个别患者可有肾小球基底膜虫蚀样改变或弥漫变薄。Alport综合征光镜下无特异性改变,肾小球可表现为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毛细血管开放不良或塌陷、可有新月体形成甚至肾小球硬化,肾间质可见成簇分布的泡沫细胞,肾小管变性萎缩、肾间质增宽甚至纤维化;免疫荧光下多无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偶见IgM、C3非特异性沉积,肾组织Ⅳ型胶原α3~α5链染色多异常,但也可正常;电镜下典型病变为肾小球基底膜广泛薄厚不均,可见广泛或部分肾小球基底膜致密层撕裂、分层,伴或不伴足突融合。
再次,遗传因素方面,IgA肾病是多基因、多因素参与的复杂性疾病,遗传因素参与其发病及进展过程。国内研究表明糖基化关键酶的编码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IgA肾病易感性关联,但至今未明确致病基因。Alport综合征已知是一种明确的遗传性肾小球基底膜病,因编码Ⅳ型胶原不同α链的相关基因突变所致,其中X连锁显性遗传型Alport综合征最为常见,因COL4A5基因突变或COL4A5和COL4A6两个基因突变所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Alport综合征均由COL4A3或COL4A4基因突变所致。
最后,治疗和预后方面,IgA肾病主要为根据临床主要表现以及肾脏病变轻重,采用多药联合的治疗原则,包括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多种免疫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receptorblocker,ARB)等,旨在抑制异常的免疫应、清除免疫复合物、修复肾脏损伤、延缓慢性进展,儿童IgA肾病总体预后相对较好。Alport综合征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或根治方法,激素治疗无效,早期应用ACEI减少尿蛋白,或者环孢素A治疗可减少蛋白尿程度,延缓肾衰竭发生年龄,但远期效果尚不明确,进入终末期肾脏病阶段的患儿需透析或移植替代治疗。
来源:临床儿科杂志第35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