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高度流行期来了!
说起手足口,可是最让家长头疼、揪心的传染病之一,这种病不仅传染性强,孩子患病后发烧、恶心不说,嘴里面还会起好多疱疹,疼的吃不下饭,十分难受。
随着七月上旬气温上升,肠道病毒活动强度增加,各地将进入手足口病高度流行期。一场对抗手足口的“硬战”即将打响。
北京市疾控中心近日通报:今年6月份北京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例,比去年同期例上升了89.52%
年3月全国手足口报告病例已达到2.8万例
新型手足口病毒的出现
让不少家长更加紧张了起来
经诊断,这是一种由柯萨奇病毒A组6型病毒(即CV-A6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与传统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皮疹表现明显不同。
多学几招,孩子少受罪
手足口病具有严重性和广泛性
只有真正了解了它
才能让孩子免受其害
01
手足口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普通型(传统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
典型皮疹表现为斑丘疹、丘疹、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
新型手足口(CVA6感染)
CV-A6病毒和CV-A10病毒引起的新型手足口所致皮损严重,皮疹可表现为大疱样改变,伴疼痛及痒感,且不限于手、足、口部位,在上臂、大腿等躯干部位的比例相对较高。约20%患儿在病后2~4周有脱甲的症状。
大多数手足口在1周内即可痊愈
少数患儿发病后迅速累及神经系统,发展为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儿病死率高。
02
手足口病高发于6个月-5岁的孩子
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主要为6个月-5岁的孩子
6个月以下婴儿因为有从母体中带来的抵抗力,较少发病。
重症、死亡的风险主要发生在1-2岁孩子当中。
03
传染途径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复杂且极易实现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04
高峰季节如何预防?
打疫苗
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手足口疫苗”主要有三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昆明所)生产的疫苗主要针对6个月-5岁儿童,北京科兴和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所)生产的疫苗主要针对6个月-3岁的儿童,这三种疫苗均需接种2剂次,间隔一个月。
勤洗手
家长回到家后应先洗手、换衣服再跟孩子亲密接触,千万不要一回家就亲吻孩子的嘴巴和手,因为成人可能身上携带手足口病毒但不发病,也要教育孩子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常通风
家里要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少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多消毒
在使用酒精消毒的同时,重点使用84消毒液、漂白粉等对日常用品、玩具进行消毒,奶具、餐具等可煮沸消毒,将衣物、被褥放在太阳高温下暴晒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夏季还要注意防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