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
冬
来
袭
疾病如何预防?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气候多变,有时季风过境,气温骤降,免疫力下降,病毒乘虚而入,最为常见的是流行性疾病。气温的骤降,是秋冬季的主要诱因。
秋冬季流行疾病如何预防呢?
”1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
患病症状:
[典型症状]起病较急,潜伏期1~3天不等,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
[其他症状]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
[并发症状]上呼吸道感染若合并肺内感染、中耳炎、心肌炎,或迟迟不愈,则可演变为慢性咳嗽等。
预防小提示:
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
发病处置方法:
[治疗方针]注意休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和防止并发症。
[一般治疗]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容易消化;注意通风和空气消毒;注意观察并发症。
[药物治疗]感冒伴发热、头疼、肌肉酸痛、咳嗽、咽痛者可选择解热镇痛药,同时应用缓解多种感冒症状的复方抗感冒制剂,如复方阿司匹林、双氯灭酚、日夜百服宁等;以鼻塞、流涕等症状为主者,可选用含有盐酸伪麻黄碱和扑尔敏的复方抗感冒制剂;咳嗽不止影响休息者,可服咳必清、可待因等;痰液黏稠者可用必嗽平、沐舒坦(盐酸氨溴索)等化痰药。
[饮食调理]选择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菜汤、稀粥、蛋汤,多食含维生素C、E及红色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葡萄、枣、草莓、甜菜、桔子、西瓜及牛奶、鸡蛋等。
2
水痘的防治:
患病症状:
[典型症状]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该病潜伏期为12~21日,平均14日。起病较急,年长儿童和成人在皮疹出现前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恶心、呕吐、腹痛等前驱症状,小儿则皮疹和全身症状同时出现。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最开始为粉红色小斑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黏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脱痂的演变过程,脱痂后不留瘢痕。水疱期痛痒明显,若因挠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体弱者可出现高热,约4%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其他症状]水痘的临床异型表现有:大疱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儿水痘、成人水痘等。此外,若妊娠期感染水痘,可引起胎儿畸形、早产或死胎。
预防小提示:
早晨起床后,及时打开窗户,呼吸室外新鲜空气,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最好在早中晚各开窗通风三次,每次15分钟为宜,既保持了室内空气清新,又抑制了细菌的滋生。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后全部疹退为止,对有接触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带。
发病处置方法:
1、控制感染源,防止传染。待隔离患者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
2、注意消毒与清洁,对水痘患者接待过的寝室桌椅、衣服、被褥、毛巾、地面进行消毒。注:消毒液采用84消毒液兑清水(按1ml:mL配)。
3、对症治疗及防止皮肤继发感染,局部治疗以止痒和防止感染为主,可外搽炉甘石洗剂,疱疹破溃或继发感染者可外用1%甲紫或抗生素软膏。
4、保持清洁,避免抓搔。加强护理,勤换衣服,勤剪指甲,防止抓破水疱继发感染。
3
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
患病症状:
[典型症状]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其他症状]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
[并发症状]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并发症。
预防小提示: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
(2)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应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车上。
(3)若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及时就诊。
(4)一旦发现孩子患了疑似流腮,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
(5)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发病处置方法:
[治疗方针]隔离,药物治疗为主,减轻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治疗]中医中药:内服以普济消毒饮方为主随症加减。局部可用紫金锭或青黛散调醋外涂,每日1次。
[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多喝开水,保持口腔清洁,少吃辛辣食物,不吃凉食、油腻的食物。
[日常护理]加强口腔护理(如认真刷牙、常用洗必泰溶液嗽口等),勤通风、勤晒被子。
4
手足口病的防治:
患病症状:
[典型症状]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腭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其他症状]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1)神经系统表现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可见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2)呼吸系统表现并发肺水肿时有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3)循环系统表现并发心肌炎时可见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预防小提示:
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注意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提高机体抵抗力。
发病处置方法:
[治疗方针]本病主要为对症治疗。
[一般治疗](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2)对症治疗。(3)可服用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综合治疗](1)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2)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3)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4)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5)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适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日常护理]1.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2.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3.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患儿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
5
麻疹的防治:
患病症状:
[典型症状]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其他症状]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并发症状]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
预防小提示:
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患者治疗后5天;增强免疫力,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麻疹疫苗;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发病处置方法:
对症治疗、支持治疗、中药治疗。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肤、黏膜清洁,口腔应保持湿润清洁,可用盐水漱口,每天重复几次。一旦发现手心脚心有疹子出现,说明疹子已经出全,病人进入恢复期。密切观察病情,出现合并症立即看医生。
[药物治疗]1.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烦躁可适当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剧咳时用镇咳祛疾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麻疹患儿对维生素A需要量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维生素A缺乏区的麻疹患儿应补充维生素A。2.中药治疗
[预防]1.被动免疫
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于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预防麻疹发病;超过6天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2.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虽然5%~15%接种儿可发生轻微反应如发热、不适、无力等,少数在发热后还会出疹,但不会继发细菌感染,亦无神经系统合并症。3.控制传染源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4.切断传染途径患者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患者曾住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流行季节中做好宣传工作,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锻炼身体,预防疾病
1.保证八小时睡眠
如果每天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患感冒的机会将升高三倍。耶鲁大学的专家们发现,睡眠紊乱或缺少睡眠都会影响免疫系统活动。
并应早睡早起可降低血栓形成的机率,进而预防心血管疾病。
2.适当锻炼
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子,适当的锻炼都能够提升身体的免疫力。
轻柔或适度的锻炼能对免疫系统的功能形成刺激;而大约90分钟的高强度锻炼会导致应激激素和抗炎分子的释放,对免疫系统的功能形成抑制,导致人们更容易患上感冒和流感。
天冷了
别忘记还有我的陪伴
本期编辑
吴胤霖
责任编辑
刘寒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