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炎性线状疣状表皮痣1例

文章来源:大疱病   发布时间:2021-8-11 13:10:30   点击数:
 

临床资料:男,64岁,右侧额头部红色线状疣状皮疹三年余,伴有瘙痒。

肉眼所见:送检皮肤组织0.7cm*0.2cm*0.2cm,切面灰白色。

镜下所见:鳞状上皮角化不全、角化过度间断出现;颗粒层变薄间断出现;棘层肥厚,棘突延伸;真皮浅层血管周有炎细胞浸润。

病理诊断:(头部皮肤)炎性线状疣状表皮痣。

讨论:本病表现为持久性线性皮损,瘙痒明显。由红斑、轻度疣状的鳞屑性丘疹形成一条或多条线状皮疹。儿童期好发,但也可见于成人。下肢最常见,会阴和肛周也可受累。通常单侧发生,双侧少见。

临床特点:头皮上由红色的小丘疹融合成线状和带状损害,境界清楚,表面有鳞屑,自觉瘙痒。

组织形态:表皮突增生延长呈“银屑病样”表现,可见轻度海绵水肿和局灶性角化不全,伴淋巴细胞外渗。真皮乳头层血管周围可见轻度至中度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典型的组织学特征是角质层可见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交替出现,二者之间界线非常清楚。角化不全区域轻微突起,颗粒层消失,可见有核的致密的嗜伊红角质层。正角化区轻度变薄,颗粒层增厚。棘突肥厚,皮突较规则延伸;真皮小血管扩张,周围轻度淋巴细胞浸润。

鉴别诊断:

(1)线状苔藓:本病常伴有瘙痒并持续存在。组织学上,线状苔藓更倾向于苔藓化模式,而本病倾向于银屑病样模式。此外,本病存在颗粒层增厚的正角化区与颗粒层缺失的角化不全的交替区域。

(2)银屑病:表皮呈银屑病型增生,特点是棘层肥厚与萎缩相间,上皮脚不规则延长增宽,呈锯齿状,锯齿尖端肥大呈杵状,无明显角化亢进,可形成牟罗微脓肿(Munromicroabscess),也可见海绵状脓疱(Kogoj海绵状脓疱)。二者有时难以区分,需要临床与病理相结合进行鉴别。

治疗与预后:本病对治疗相对较抵抗,但有多种方法可选用。常用的疗法包括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卡泊三醇、维A酸类药物,手术切除及激光等,不同方法效果各异。

参考文献:

1、刘彤华,陈杰,丁华野,梁智勇等,《诊断病理学》(第4版)。

2、DavidE.Elder,《利弗皮肤组织病理学》(原书第11版)。

3、朱学骏,涂平,陈喜雪,汪旸编著《皮肤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第三版)。

作者1:段旭沈阳迪安医学检验所病理科

作者2:医院皮肤科主任

编辑:常青沈阳迪安医学检验所病理科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obao88.com/ystl/935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