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病患者可否行种植修复

文章来源:大疱病   发布时间:2016-11-4 23:27:32   点击数:
 

作者:

医院口腔黏膜科 魏攀 穆常青

医院种植科 蒋析

  种植修复作为近年来一种相对理想的缺牙修复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   年发表在《口腔康复杂志》(JOralRehabil)上的一篇有关口腔黏膜病患者种植治疗的系统综述(Dentalimplantsinpatientswithoralmucosaldiseases-asystematicreview),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有关黏膜病患者种植修复的循证医学文章。在此笔者将结合该文章对黏膜病患者的种植修复相关问题做初步解读。文章主要检索并分析了口腔扁平苔藓(OLP)、干燥综合征(SjS)、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和系统性硬皮病(SSc)四种不同类型黏膜病患者种植治疗后不同随访期限内种植体存留率情况进行调查。本文,作者将结合四种黏膜病的临床特征以及该系统综述的结果,简要介绍如下。

  

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扁平苔藓(OLP)(图1)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口腔黏膜疾病,该病人群患病率为1%~2%,最常见发病年龄为40~70岁。女性患者多见(约占70%)。

图1口腔扁平苔藓

  OLP可以表现为无症状或伴有自发痛或进食刺激痛。有症状的OLP表现为黏膜剥脱、疼痛、糜烂和溃疡或出血。以往认为口腔扁平苔藓是种植的禁忌证。目前,有关OLP患者的种植治疗多为个案报道,尚无指南或者规范指导临床,总体而言,目前观点认为对于有症状或充血、糜烂的OLP患者原则上暂不宜进行修复或种植治疗,这种状态下进行修复治疗影响黏膜的愈合。而对于无症状或非糜烂的OLP患者,可根据病情择机进行种植或修复治疗。但有作者认为此类患者若选择种植,发生种植体周围炎风险较高,并可导致种植体早失。

  目前有关OLP患者种植体研究多数为回顾性或观察性研究。对以往文献检索后发现,口腔扁平苔藓患者57例共个种植体,平均观察时间为53.9±18.3个月,加权平均种植体存活率为93.5%,标准差为±21.2%;尽管扁平苔藓病人进行种植治疗的人数还是少数,但目前循证医学证据表明种植体丧失并非是OLP本身所导致,而是与患者骨量差或者OLP癌变等因素有关。

  年,有一篇关于口腔扁平苔藓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报道,该研究包括18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种植体周围炎和其他并发症包括伤口愈合或者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无黏膜病的患者无显著差别。因此,临床在对OLP患者进行种植治疗时,应对黏膜、牙周状况等进行全面评估,将可能并发症的利弊或治疗费用等因素均加以考虑,选择适宜的治疗时机及方案。

  目前观点认为,种植治疗需要在OLP的缓解期进行。此外,OLP患者种植后需要严格细致的口腔卫生维护以及定期随访以保证种植体存活时间,并减少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由于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表现有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相类似。临床上,对于行种植治疗的OLP患者,有必要建议其每3个月进行定期随访。

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SjS)(图2)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该病临床以口干、眼干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尚可出现其他器官或系统损害。

图2干燥综合征患者伴有口腔真菌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病,发病率约为0.29%。该病口腔表现特征包括口腔干燥、灼烧感、疼痛及吞咽困难,并常伴有真菌感染。SjS患者因唾液减少,患龋病及牙周炎的几率增高。SjS患者可因义齿固位力差、黏膜疼痛及溃疡等,而难以接受普通义齿的修复。因此口腔种植可被视为SjS患者修复治疗的一种选择。研究显示17例SjS患者共个种植体,平均随访时间为48.6±28.7个月,加权平均种植体存活率为91.7%。目前的研究仅对种植体存留率做了观察,而未涉及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情况。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干燥综合征患者,断言种植修复是否为一种理想的修复方式仍为时尚早,将来仍需进一步长期随访、大样本量临床试验进一步研究SjS患者行种植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种植修复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情况。临床经验认为,SjS患者种植修复后,由于唾液对牙齿和种植体周围的自洁作用减弱,是牙周炎和种植体周围炎的危险因素。对此类患者应与患者强调定期随访、口腔卫生维护的重要性。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的皮肤黏膜病。口腔病损包括复发性的大疱形成、瘢痕形成、小口畸形、舌系带变短、前庭沟变浅,严重的患者可出现牙槽骨吸收、上颌骨萎缩等。该病患病率低,平均万人中约有8例,由于EB少见,目前有关此类患者口腔治疗或种植治疗也无相关的指南或规范,国外一些临床医生认为,对于缺牙的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口腔种植是一种可选的治疗。但在临床操作时应尤其细致、认真,避免因口腔治疗而导致严重的大疱或溃疡形成。

  文献检索发现28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共植入个种植体,平均观察时间为38.3±16.9个月,加权平均种植存留率为98.5%,标准差±2.7%;因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为临床极为少见的疾病,故在此不做过多评述。但是笔者认为,相较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医师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另外两种更为常见的伴有牙龈和口腔黏膜糜烂及上皮剥脱的大疱性疾病——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患者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对于上述两种疾病,特别是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中的患者,种植修复是否可行仍值得研究。

系统性硬皮病

系统性硬皮病(SSc)是一种少见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SSc患者的口面部临床特征包括唇红缘变小、小口畸形、径向的口周皱纹、舌系带变短、舌体硬化。SSc患病率约为0.%~0.%。女性发病明显高于男性,不同种族间患病率差距不明显。由于小口畸形以及舌体变硬,行可摘义齿修复等口腔治疗措施均受到一定限制。

  对于此类缺牙患者,种植治疗不失为一种替代选择。目前有报道5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共38个种植体,平均随访时间为38.3±13.4个月,加权平均存留率为97.4%,标准差为±4.8%。但由于目前病例数较少,对于此类患者行种植体修复的安全性及疗效尚无确切结果,特别是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中的患者,种植修复是否为理想适宜的修复方式亦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通过该系统综述,我们初步了解到上述几种口腔黏膜病患者行种植修复后,种植体存留率与非口腔黏膜病患者并无显著差别。口腔黏膜疾病并非种植手术的禁忌证。但由于该文中纳入的大部分研究为病例报告等证据等级较低的研究,将来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大样本的前瞻性或随机对照研究,提供更充分的证据。

(感谢医院口腔黏膜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华红教授对本文的校检。)

作者简介

  魏攀,医院口腔黏膜科医师,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获博士学位。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从事口腔黏膜病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多年,对于各种常见及疑难口腔黏膜疾病有深入理解。多次赴美国、日本等地进行口腔黏膜病专业国际学术交流。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专业论文4篇,其中SCI收录3篇。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两项,承担院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编译口腔黏膜病学专著《全身疾病在口腔黏膜的表征》一书。

  蒋析,医院种植科主治医师。年博士毕业于医院。现从事口腔种植外科相关临床和科研工作。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种植专委会青年委员;医院新技术新疗法重点项目一项、院青年基金一项。

(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第版第06~07版)

★转载请获本公众平台许可

“发现口腔人的精彩,满足口腔人的需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白癜风专科医院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obao88.com/xgyy/83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