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短为反映呼吸困难的一种描述,多反映患者的一种感受,即患者对呼吸困难的感受。如果存在呼吸困难,往往描述自己有气短的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气短现象,但实际没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症状,因此气短症状以主观因素为主
图源:百度患者气短的常见原因
1.情绪因素:比如情绪过于激动、紧张
2.支气管哮喘: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胸闷、气短,表现为发作性的胸闷、气短
.肺部疾病:如果患者有慢性支管炎、肺气肿、肺大疱,或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会出现气短症状,活动以后气短症状会加重,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气胸或者胸腔积液的患者气短现象比较突出,随着气胸程度或者胸腔积液程度加重,气短症状会进一步加重
4.心功能不全:患者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呈现端坐呼吸,或者咳粉红色泡沫痰等,表现为胸闷、气短。
图源:百度鉴别诊断
需要与生理性气短相鉴别:
生理性气短也叫一过性气短。引起这种短暂气短的原因有:
1.吸气中枢出现了抑制现象。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肺部均匀的一呼一吸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但有时由于二氧化碳在肺部的积聚,刺激吸气中枢的兴奋,使吸气加剧,产生短暂的深吸气,随之出现长出一口气的现象,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2.伏案工作时,因低头呼吸,会出现憋气和气短现象,当抬头挺身解除压抑后,又会出现深吸一口气的补偿现象。
.当全身贯注,精力高度集中地工作,而坐姿不好时,因呼吸长时间处于浅表状态,致使肺泡换气不足,这时深吸一口气,是对浅表呼吸的补偿。
4.腹部脂肪较多的肥胖者,因横膈膜上下活动受限制,影响肺呼吸功能,易出现气短现象。
5.或因思虑过分,心中闷闷不乐,情绪不好,有时也会抑制呼吸中枢,当呼吸中枢恢复正常时就会不自觉地深吸一口气,这是大脑兴奋和抑制间的补偿。
最近更新